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手蓝山 《大学生》2012,(21):48-49
关于这次活动有一个大口号——"我为祖国捡垃圾",所以我们戏称自己是"去青海湖捡垃圾的",连活动的组织者老齐电话联系我们时,开头一句也是"喂你好,我是那个捡垃圾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悄悄地,你走了,留给我满怀的惆怅,我只有在这回忆里,追逐我们的梦想和希望。——题记小时候,友谊是一座彩虹桥,架在你和我的手中。那时候我们一起携手,憧憬未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躺在草地上的你睁大了眼睛问我。"我?我不知道呢。你呢?""啊,你不知道?"我脸红了,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你说:"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是吗?原来这么简单!这样说,我也有梦想啊。"我恍然大悟。"是什么呢?""当一名画家,不过我们俩的梦想都很遥远呢。""所以才要一起努力呀!"你坚定地说。我抬起头说:"没错,我们俩一定要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奋斗啊!"从此……  相似文献   

3.
<正>吃饭的时候和曹同学聊天,他说并不太明白我这次作业的重点,我让他讲讲看。他试探着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其实你是明白的,你只是不自信,不敢确定。"这句话是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但说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无意中的判断,往往和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样准确得让人惊讶。"老师,我也这么觉得。好多时候心里觉得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但也会习惯性地再找别人确定一次。"下午吃饭的时候,又遇到曹同学。他问我:"老师,你猜我最喜欢哪门课?"  相似文献   

4.
我家和王慧阳家离得很近,我们经常一起去游泳。吃零食时我们也"有福同享":他要买一袋署片,我就买一包虾条;他要买一瓶汽水,我就买两支雪糕……没的说,我们俩可以称得上是"铁哥们儿"了。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带格尺,本有的自  相似文献   

5.
5年前,根据报社的安排,我要在重庆的街头采访一个捡垃圾的人。我选择的那位捡垃圾的人叫张春山,甘肃天水人,24岁。他穿白衬衣戴白手套,头上戴一顶草帽,手中拎一铁弯钩。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居然干干净净。张春山告诉我,他喜欢这样一套一成不变的"行头",还纠正我的话:"我们不是捡垃圾,是拾荒货,知道不?您千万不要弄错了。"我一愣,呆住了。在我的家乡四川,也有"拾荒货"这一说法,其实与捡垃圾是  相似文献   

6.
喜欢模仿和好动是幼儿的特点。我就利用这个特点,注意从小培养他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能力。1.培养从事轻微劳动的能力。小杰看见奶奶扫地,总是抢着扫帚要扫,我们就支持让他单独扫或同大人一起扫;他看见我拖地板,也总是抢着要拖,我们就为他制了一把小拖把让他拖。日子久了,他养成了爱清洁爱劳动的习惯,只要看见房里纸屑果皮,就会主动地捡起来丢入畚箕。有一次,他看见一本书上有猪八戒挑水上山的画面,就拿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7.
哈雷:昨天,收到"寇仲"的来信,说的又是一件烦心事,大家自己看吧——我今年高二,刚上初中那会儿就认识了"子陵",从那时起,我们俩就是好朋友。后来考入同一所高中,又幸运地分到同一个班,我们更是一同吃饭,一同回家,形影不离。这个学期,我们班重新选举班长,我报名参加了。我怕失败了没面子,所以事先没有告诉他。选举的时候,没想到他也参加了。"撞车"的结果是我以两票的优势超过了他,当选了。嘿!没想到他小肚鸡肠,输了就难过,也不睬我,吃饭、放学也不和我一起了。这还是兄弟吗?我也挺难受!这件事我该怎么处理呢?各位,又是一个难题啊!谁有主意,快快出招。  相似文献   

8.
11枝康乃馨     
<正>今天是母亲节,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生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起来了。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精美  相似文献   

9.
一次周末,我和女儿在家一起打扫卫生。我们俩配合很默契。我用吸尘器吸完一间卧室,女儿就用拖把拖一间卧室。一个8岁女孩,能拖得多干净?我看到地面上还有些垃圾和脚印,但是,没有指责她,而是满心高兴地说:"拖得不错哟,已经很干净了。"看着亮晶晶的地面,女儿一边擦汗一边说:"干活也很快乐哟!"上周末,妻子在家,看到家里不干净,便说:"我们一起打扫卫生吧?"女儿很高兴,大声说:"好,我来拖地!"女儿的地拖得跟  相似文献   

10.
"争吵"的乐趣我应该是最早知道王竹立老师要点评我们所写案例的人。我清晰地记得,是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时接到王老师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看到了我们写的案例(其时我尚未拿到2014年12期杂志),打算写一篇点评文章,还不无"虚伪"地征询我的意见。我不知道他具体会怎么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大唱赞歌。我们俩见面次数不多,见面主要就是"争吵",而且可以持续争论几个小时,大多是围绕教学问题。这  相似文献   

11.
<正>一、激趣导入,诱发探究动机作为教师应该在科学教学中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生喜爱的、新奇的活动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这一内容时,我把实验需要的材料设计成卡通对话——小苏打说:"蒸馒头,做面包,碳酸饮料少不了我小苏打。"白醋说:"凉拌菜,软化血管也少不了我老白醋。"玻璃杯说:"你们俩别自夸了,把你们俩混合在一起还能逞强吗?"通过对话,学生产生了疑问:"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班,坦白地说,我感觉即使我什么也不干,工地上的工程每天也在增高,所以我干起活来也就不怎么卖力气。我的一个朋友则和我大相径庭,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腰都累弯了,但我们俩领到的工资却一样。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干的是两个人的活儿,你的,和我自己的。""不对,"我回答说,"真要是那样的话,你应该得到两  相似文献   

13.
分果汁     
一天,我妈妈买回来一瓶果汁。哥哥把果汁全部倒在一个大杯子里,并对我说:"我是哥哥,我能喝,应该多喝。"我说:"我是妹妹,也喜欢喝,我也想多喝。"这时,妈妈过来了,她说:"你们俩应该一人喝这杯果汁的二分之一。"正说着,爸爸回来了,他口很渴,也不管我们在吵什么,一下子喝了果汁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学会合作     
不久前,我参加了学校的"体育节"活动。我和好朋友王栋报的项目是百米双人三腿跑。因为我俩都是赛跑高手,所以我认为这场比赛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稳拿冠军。比赛开始了。我的右脚和王栋的左脚绑在一起。我们俩都用尽全力向前冲。可是越急越出错,不是我向前冲的时候把他弄了个趔趄,就是他向前冲的时候把我弄了个趔趄。眼看其他选手一个接一个超过了我们,我们急得头上直冒汗。这可怎么办呢?我的大脑飞速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俩一起喊口令。喊"一"的时  相似文献   

15.
我叫顾客,他叫刘野,我们是同学同桌加犯罪同伙有时候也同床,我写文章,他也写,我比他写的好,他比我长的帅,有人说如果我们俩的优点组合一下绝对能够打造出21世纪最美的美男作家。他写的不作家,我长的不美男,所以21世纪最美的美男作家就这样葬送在我们两个毛头小子手里。我们俩一起参加了XX市作文竞赛,我获得二等奖,他也令人不解的获得了和我一样的奖项,其实没什么不解的,他那文章本来就是我替他写的,哈哈,这下我俩出名了,在我们这市三中里一时间“炙手可热”,仿佛要出俩莎士比亚。作文竞赛的组织单位要举办什么夏令营,我和刘野的名字也工工…  相似文献   

16.
谁是胜利者     
赵亮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邻居,我们俩每天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就连中午吃饭时我们也是在一起。他学习很好,为人热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热情地上前帮忙,看他忙乎的那个欢实劲儿,我  相似文献   

17.
那年去流浪     
王长远 《课外阅读》2012,(24):42-46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年我们十八岁。当我怯生生地把三张百元大钞递进售票口的时候,满脸胡茬儿的售票员操着很浓的京腔问我们俩:"嘿,多大了你们。""十八岁。"我回答。我说的我们俩指的是我和耗子。耗子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们在高考前五个月来到北京,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并画了平生最得意的一张油画。考完最后一场出来,耗子在美院的围墙边忐忑不安地问我:格子,你感觉我们能行吗?我长吁了一口气并回忆着考试的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我和往常一样,拿着教具进了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习惯地用眼睛扫视一遍教室。此时,发现了教室后侧的门扉上悬挂着一只装垃圾的畚箕。 是哪个调皮的学生干的“好事”呢?一股无名火顿从心起,我真想立破此“案”。但是,这样干,这一堂课的宝贵时间就会在训斥中过去,致使全班同学都会对自己的做法感到不满,也很容易使那个调皮的学生和自己产生对抗情绪,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了他的丑。上次  相似文献   

19.
一天早自修时,我走进教室,无意中打开投影仪柜子,赫然发现:一畚箕的垃圾静静地躺在里面。顿时,我的血直往头上冲:谁这么过分!我抬起头,用目光扫视了一圈,努力寻找着宣泄怒火的缺口。迎着我的目光,大部分学生显得莫名其妙,只有张某低下了头,涨红了脸?我基本确认这垃圾是平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相识始于一次偶然. 4月的某一天,为了使考前复习更有效率,老师安排我们班和隔壁班同学交换座位. 于是我看着同桌拎着大包小包进军隔壁班,而他名正言顺地从隔壁班换来了我们班,坐在我旁边——第二组第一排靠右手边的那个位子. 他叫程安阳,我是看到他的考卷才知道他的名字的. 或许是我天生不爱与陌生人说话,而他似乎也一样,于是整个晚自修前两节课我们都没有和对方说一句话,直到第三节课—— "嗯,还有几分钟下课啊?"他突如其来的一问吓了我一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