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大夫"爵,于两汉时期,一直是吏六石及高爵(官爵)的分界点。但春秋时期"五大夫"便已被授予,传世文献中,至少可见魏、秦、赵等三国。"五大夫"既是爵名,也是官名。当时能够领兵作战的将领,多必须拥有"五大夫"爵,因"五大夫"是赏给对国家有极大功劳之人。商鞅变法中,得爵"五大夫"者,除了可享有《商君书》所规范的一切高爵权益,还能免除徭役,食邑最多也可高达六百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五大夫"的政治权益虽多和统一前重迭,但秦时的领土,已是由偏处西陲而扩张至全国,史料及新近出土的简牍中,虽未见秦统一后,又增多了哪些权益,但至少在食邑上,恐将随其地域的扩展程度,而得到更高的受益。此外,秦始皇二十八年(219BC),除了授为其遮风避雨的大树为"五大夫",还将陪同其出游及参与议政的大臣,从战国时期的十级门坎,下降至第九等"五大夫"。秦始皇用皇权高举了"五大夫"的尊宠形象,使"五大夫"因此而奠定了更崇高的政治地位,此举或已深植人心,故至汉初惠帝即位,便将"五大夫"规范为官爵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史书都说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其实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至少有以下五点不同:一、一级以下还有三级;二、二级以上至大良造只有十六级;三、有爵者有乞庶子的权利;四、不受限制的逐级晋升爵位和受赐田宅;五、低级爵位有树墓权。以上五点显示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比较重视低级爵位的利益,高爵与低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高爵与低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低爵仅成为荣誉头衔,权利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3.
一般史书都说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其实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至少有以下五点不同一、一级以下还有三级;二、二级以上至大良造只有十六级;三、有爵者有乞庶子的权利;四、不受限制的逐级晋升爵位和受赐田宅;五、低级爵位有树墓权.以上五点显示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比较重视低级爵位的利益,高爵与低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高爵与低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低爵仅成为荣誉头衔,权利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4.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改革,将楚爵改为以秦二十等爵为蓝本的汉爵,完成“汉承秦制”的历史性转化,“卿”爵的经济权益被保留下来,但因其不在二十等爵系统之内而政治功能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5.
将《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卿”或“卿侯”理解为秦赐爵制中遗留的爵名,似嫌含糊;而将其定格为二十等爵制中的爵档,既缺乏必要的史实根据,又与原始简文存在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卿”或“卿侯”应该属于楚国旧爵制系统,高祖五年推行爵制改革,将楚爵改为以秦二十等爵为蓝本的汉爵,完成“汉承秦制”的历史性转化,“卿”爵的经济权益被保留下来,但因其不在二十等爵系统之内而政治功能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并刻石以颂秦德,他通过整合山川神明确立“成德”.通过推崇国家公利意识,即重贤尚武、重爵尚功、重法尚杂的意识并积极实践建立“功德”.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哲学内涵都能表现出秦始皇强烈的责任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局,秦统一向来备受关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叙述了秦统一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的"历史纵横"栏目在论述"秦朝的政治危机"时,编写者举出了两个例证:一是秦始皇出巡途中险些被铁锤击杀,二是陨石上被刻写"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政治预言。如果注意到这两个事件均发生于统一国家的东方,便可以推知,所谓"秦朝的政治危机",实际上主要来自六国故地。而政治危机的存在表明,六国民众不愿接纳秦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是中华帝制的缔造者,他创立"皇帝"名号,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主张以"法令"治国并且统一臣民的言行思想.秦始皇的政治思维以"一"为典型特征,秦制便是对"一"政治理念在组织制度上的实现.秦始皇推崇法家却未独任法家,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先秦各派政治思想综合利用.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秦始皇是先秦政治思想和制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正>刘邦时期,陆续分封了113个关内侯.关内侯,是秦二十级军功爵的十九级.《百官公卿表》云,商鞅为法,为二十级军功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据朱绍侯先生研究,认为刘邦入关前奉行的是楚制;而入关后的约法三章“标志着刘邦放弃楚制,改行秦制……在战争中,刘邦积极推行军功爵制,争取各种人的支持,这也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关内侯为二十级军功爵制之第十九级。有无食邑,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三国人如淳说:“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耳,其有加异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此为最早之论述者。唐颜师古认为关内侯“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亦谓‘关内侯则虚名而已”。清人俞正燮专门撰写了《关内侯说》一文,对其得名及历史演变作了详尽的考证,谓秦代的彻侯为虚封,汉代“列侯、关内侯有食邑”。但对汉代确实有无食邑的关内侯之现象又未作解释。至于现代,仍莫衷一是。马非白先生谓:“关内侯自  相似文献   

12.
屈原自沉以后,他的事迹和作品在楚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王逸所谓“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便是明证。但秦灭六国之后,数十年间,“楚辞”却典籍不载,似乎声息寂然。大概是由于秦、楚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政治原因,秦始皇虽好《仙真人诗》,却不喜欢楚人的辞作,故“楚辞”便只能在民间,尤其是故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顺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在位37年,为了完善统一大业,执行法家学术思想,而锐意改革.但是,由于各诸侯国文字异形,语言有碍,故统一文字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因此,秦始皇五次出巡,七次立石,最终以小篆为标准文字,第一次实现了文字统一.秦文字的统一促进与发展了秦国的伟大统一,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帝五年诏中免除“诸侯子”的徭役并非鼓励关东人留居关中,而是为了优待关东籍士兵;《二年律令·户律》中的爵位田宅数并非授田数,而是对有爵者“食邑”量的规定;“高帝五年诏”不包括“又曰”后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有关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秦兵马俑博物馆张敏说,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中间有9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国事繁忙,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秦统一后,李斯辅佐秦始皇,为健全和巩固封建性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可见,司马迁对李斯的历史功绩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李斯的业绩与秦始皇相始终,在除旧布新的激烈斗争中,李斯所表现的卓越政治远见和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才能,为秦始皇肯定和支持,秦始皇的建树和李斯的政治活动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8.
一、焚书坑儒引发了秦"严禁私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大教育政策的实行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也占据统治地位。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主张推行郡县制。但统治集团内部对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高度统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六国称秦人皆有虎狼之心,说其军队是虎狼之师。荀子就曾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便昭示了秦国军队的勇猛和精锐。在秦的统一战争时期(秦孝公至秦始皇时),不论是秦国的军事制度、还是秦军队的士兵素质、士兵来源、装备、供给的精良及其士兵的士气等等都较之六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统一战场上,秦军虎虎有生气、坚强威武、勇敢无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赢姓,赵氏,名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他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在13岁时登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不仅创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并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还在经济和思想方面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以后各朝各代的封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从古至今,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秦始皇功与过两方面对秦始皇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