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相关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为了保护和引导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操作此类报道时应当谨慎。以2014-2018年《法制日报》的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法制日报》相关报道的客观性、权威性、专业性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披露过多犯罪细节以及未成年人话语权不足、形象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群星 《新闻世界》2014,(5):257-259
犯罪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在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件中,性犯罪往往受到媒体的争相报道,但性犯罪的特殊性导致媒体在报道时很容易因操作不当陷入伦理与法律的困境。本文通过比较性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区别,指出了性犯罪报道背后蕴含的权利冲突问题,强调媒体在报道性犯罪时应特别注意报道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并对李某某案相关报道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总结了性犯罪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媒体失范行为,为规范性犯罪新闻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据我国的权威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趋小、暴力程度不断加剧。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 杜静菊 沈金萍)6月30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对网上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作出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传统新闻"严苛"的审核过程,网络新闻在"宽松"的环境下更易产生伦理失范的现象。就当下备受关注的校园欺凌现象为例进行分析,网络新闻在报道时,因过分追求舆论热度产生了一系列伦理失范的情况。包括对同类型事件的过度报道,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缺失和未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相应的报道中应谨记以下原则:把握"度"量,避免过度渲染;透过表层,垂直深度挖掘;尊重隐私,谨记媒体规范。  相似文献   

7.
1999年美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枪杀案,惨剧的受害者是学,制造者也是学生。这种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的现象。不仅是国外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在我国。据有关统计资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约占犯罪案件总数的2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在校生犯罪率的上升(约占青少犯罪的21%),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以及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增多,使人家意识到预防犯  相似文献   

8.
"南京虐童案"线索由微博首发,传统媒体跟进,继而先后掀起三波舆论关注热潮,使"南京虐童案"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南京虐童案"报道过程中,部分传统媒体报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有部分报道出现了过度披露隐私及部分领域失范问题。结合近期持续出现的未成年人殴打他人视频被曝光现象,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报道不当将导致伦理失范,甚至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尤其近几年来,严重的灾难事故频发,备受各界关注。良好的信息沟通,对于消除隔阂、获得进步是有益无害的,本文主要分析灾难事故中媒体对遇难者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并在借鉴国外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为合理报道灾难新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纪现鹏 《新闻世界》2010,(12):124-125
福建南平“3·23案”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戮童案过后,公众对相关报道质疑不断,媒体陷入“犯罪帮凶”的道德困境,进而引发社会关于媒体伦理的反思。本文认为,此类犯罪新闻中媒体伦理失衡,背负道德指责的原因在于,犯罪新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类报道必然面·临较大的伦理风险;媒体对犯罪案件进行深度报道时的一些不当做法则加重了犯罪新闻的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慎重对待犯罪案件的实名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案件实名报道带来的问题犯罪案件的实名报道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的社会影响,但这并不说明所有的犯罪案件在新闻自由面前,都应该被媒体进行实名报道。比如我们常见的定案前的犯罪报道,因为案件尚未经过审判定罪,根据“无罪推定“的原则,任何人不经审判定罪,就不能称其为罪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骇人听闻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未成年人犯罪时,感到“心里很不好受”。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而现在的法制节目大多数是办给成年人看的,广大中小学生在电视上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法制节目,这不利于我国当前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全民普法工作的开展。2000年,江西电视台青少部开办了一个为未成年人普法的专栏节目——《法与少年》,目的是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节目开办两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各种社会问题,犯罪率也比较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因此,像未成年人犯罪、农民工维权、空巢老人、妇女维权等问题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支纪强 《新闻世界》2010,(5):131-132
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众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已经从遮遮掩掩转变为大胆披露,希望以此来震慑施暴者。但这种过度追求真实和震慑力的做法,也暴露了媒体报道中存在的失范行为。如何规避媒体报道伦理失范现象,更好发挥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应成为业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正案)正式实施一周年.笔者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作为媒体,在这方面,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部分媒体对未成年人关爱不当,以至在报道未成年人时,会出现"误伤"孩子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传媒侵犯未成年权益的事例迭出,2009年,我为此曾写过文章《我国传媒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严重违法》(《新闻记者》第5期),当时抽查了一份大众化报纸(读者群尚属精英类)连续6天的新闻,总共17篇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中有12篇涉及未成年人被遗弃、生病、受伤、犯罪等负面内容,未成年人形象中立的4篇,未成年人正面积极形象的仅1篇. 有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出于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心,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从言论支持到实际援助.然而也正是在这个似乎很好的选题下,相当多的传媒经常随意公开未成年人各方面的隐私,意识不到自己做错了事;其中也不乏借用未成年人的各种非正常状态吸引公众眼球的炒作.  相似文献   

17.
唐爱平 《传媒》2016,(20):87-89
21世纪报系问题、《中国特产报》敲诈问题等,都明确地指出媒介作为独特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没有履行其基本的社会职责,而这种现象就是学术上所谓的媒介经营伦理失范行为.近年来,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媒体深入报道受害者杜宜骏是否合理,到《深圳晚报》未经家属允许拍摄歌星姚贝娜遗体,新闻媒介伦理受到了日益强烈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国内媒介经营现状,分析媒介经营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并从国家、媒体、受众等相关维度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有益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一位19岁小伙子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此事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集中关注,最终这位年青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整个微博直播中,网友围观、留言评论,其中的冷漠、观望和幸灾乐祸的观点充斥网络,这显示出此次事件中的失范者并不只是存在传播伦理的问题,更存在公共道德的问题.媒体如何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去报道这样的“自杀”事件,如何从伦理角度去规划有责任的报道,成为自媒体时代媒体和网络在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已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完善了不公开审理制度,相较于原有法律规定,在其基础上扩张了对媒体报道的法律限制,使得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空间有所限缩。本文旨在对原有媒体法律规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盘点新出台的若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领域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犯罪报道中的道德问题 1.报道中过多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1~7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其中在生效判决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