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问题,以便掌握儿童心理特点,改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最近,我们对萍乡市七所小学三年级二十七个班一千四百名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调查。据统计,学生的语文成绩上等的(八十分以上)四百一十三人,占百分之二十九点五,中等的八百三十六人,占百分之五十九点七,不及格的一百五十一人,占百分之十点八。根据这次调查和平日了解,现将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语文人文性的回归,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文学作品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霍斯茵 《广西教育》2011,(34):50-50
过去,部分教师为语文而教语文,认为只要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教者关注的是自己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长远发展,这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无效和低效的状况。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总想把语文教活教好,但总不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的一种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且教法单一,内容贫乏,以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更多地掌握汉字,并在掌握汉字过程中促进智力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华南师院附小林美仪老师在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性试验。她在通常的教学条件下,对未经挑选入学的学生,用一个学期时间,使所教班级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掌握汉字五百个左右,和暂不要求掌握的汉字约300个,经过寒假后,巩固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她是怎样取得这个教学成果的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从2014年开始,广东省中考作文分值为50分,占整套中考语文试卷120分的42%,所占比重比较大。但当前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致力于教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如何写中间内容,致力于教学生如何学会审题、立意、安排篇章结构,致力于教学生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说明文、如何写议论文……学生被传授了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难的原因,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有人曾这样说:“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我知道,他说的是指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看看多少分,塞进课桌,然后再也不看了。叶圣陶先生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文和广大教师给学生改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他指出:自古以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而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吉林老师探索情境教学时,针对教材单元编排忽视整体结构,以及篇与篇之间的教学缺少联系等弊端,从优化教材结构入手,自编补充材料,重组教材内容,探索小学语文"四结合大单元教学",并发展成为江苏省南通师范二附小语文教学的常态化举措,走出了一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两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得好:“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师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他们会学习。也就是说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把过去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培...  相似文献   

11.
目标教学相对于语文学科,大致有以下三个优势,现分述如下:一、目标教学适于学生自学。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教师不单是为了传授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有人说,未来世界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能自学的人。由此看来,学生能否自学,是教学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过去在语文教学中也强调预习,希望通过预习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目标模糊,把握不住要点,效果不太理想。实拒目标教学以…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意识阻碍了教和学的沟通,造成了教和学的低效劳动。这不利于正常的语文教学的进行,更无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发展、延伸和提高。因此,从义务教育大纲的指导思想出发,有必要强调一下语文意识的延展,有必要突出一下语文能力的养成。 一、语文意识的延展 1.语文与语文学科 过去的语文学科教学,似乎就等同于语文课本的教学: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这是一种陈旧的语文意识,其问题在于:①它对语文概念的理解过窄;②它侧重“知”,而忽略了“情、意、行”;③它重在静态授受,而忽视了动态方法论、价值观等的习得;④它重视了显性的语  相似文献   

13.
谷继华 《考试周刊》2012,(53):19-20
一、当前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中专语文教学是一个怪圈,说它怪是因为中专语文教学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没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素养,相反却走上了一条向分看齐、只看眼前的不归路。大多数中专毕业的学生依然错字连篇,书面表达能力差得可怜。在这里,教学相长变成了教学相克,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只有改革才能给中专语文教学带来一阵春风,一片绿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蔓延,有些语文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当下传统式的语文教学产生质疑:语文是否可以不教?在笔者看来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教育问题,所以语文不可不教。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具体的教学实施方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过去,大家一直把各学科教学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当然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育家叶圣陶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良好习惯的任务,提出了“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大力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大力倡导课程标准的今天,叶老的这种观点仍然是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16.
王英 《中学教学参考》2010,(16):127-128
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有惧怕心理,主要是觉得难学,就是很认真地去背去记的学生,100分制的试题能得到八九十分,也难以说出连贯的几句英语,听力也普遍薄弱。我感到要解决这种问题,还得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教”是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是指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多读、多讲、多操练,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指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领悟是不够的,理解是不深的,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其实,叶老在许多文章中反复论述过“教”的住务、教与学的关系。1978年3月,叶老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学生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蔓延,有些语文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当下传统式的语文教学产生质疑:语文是否可以不教?在笔者看来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教育问题,所以语文不可不教。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具体的教学实施方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过去,大家一直把各学科教学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当然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育家叶圣陶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良好习惯的任务,提出了“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大力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大力倡导课程标准的今天,叶老的这种观点仍然是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9)
作文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学作文难,农村小学更甚。我是一名从教十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多年的实践发现,农村的孩子现在已不是过去能吃苦耐劳的孩子了。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学习上也就怕苦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