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不理解的高墙。”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改变自己的角色,以幽默的出场、风趣的启发提问、有意而为的超级鼓励甚至机智的表演贯穿整个课堂,会给教学带来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文化人的一种美德,有人说,书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积极进取心的人准备的。教师应该属于这种人。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不读书会导致思想的平庸与浅薄,导致精神家园的荒芜。如果教师长时间缺乏阅读就会给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教师努力读书,不断提高学识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相反,教师不读书,不学无术则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营“造书香校园”,如果不能使学生喜欢阅读且具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其实,大凡优秀的学生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思想、用文化、用书香、用审美的认知影响和熏陶出来的。目前的教育真应该改变只教知识不引领读书与思考的现象。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丰富知识是为了思考的深刻,深入的思考是为了发现真理、抚慰心灵、充实生命和创造新人。教师身上应该总有一种力量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并使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是阅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应成为教师生命的内在需要。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可怕的不是没有书读,而是缺少读书的意识和渴望。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地读书的过程中,积累思想与情感,积累精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师生之间如果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呢?一、微笑面对学生,放下师道尊严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学生必然会积极举手发言、各抒己见,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  相似文献   

5.
小学英语开课以来,各地使用的教材及教学要求各不相同,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应是教学中第一位的任务。那么,该如何进行学生的听说训练呢?下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应有阶段性和可变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考虑学生的知识量和认知程度,看能否接受新的听说材料。刚开始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很好奇,也颇感兴趣,渴望会说英语,所以他们上课时会很专心地学习。但如果前几节课教师就满口英语,一句接一句地说,不给学生接受的时间,学生一句都听不懂,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甚至会对学习外语产生畏…  相似文献   

6.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教师只有拥有了激情,才能更好地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才会演奏出一首首流畅和谐动人的乐曲;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唤醒学生那充沛的生命激情;教师只有以自己远大的生命理想,才可能培植出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读不懂教师,不改变教师,则一切都是空话。现在有人提“学生中心”“先学后教”,其实先学的东西还是教师给的,如果教师不变,给的还是原来的,那么变的只是给的先后形式,本质并没有变。只有教师发生变化,真正把学生看作主动发展的人,真正与学生共同投入教学,进行互动对话,才能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同时教师也会获得智慧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方向偏离了,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作文教学中的个性语言指导,由于个性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往往给不出贴切的解读,在指导学生时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有些教师把另类、不一样、搞怪等内容和意识灌输给学生,这无疑是错误的引导,教学效果当然是南辕北辙。一、个性有外化表现,"另类"不叫个性"每一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  相似文献   

9.
黄亮 《时代教育》2007,(9Z):123-123
学生插嘴是课堂上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教师讲了上句,有的学生追不及待地就接出了下句:师生正兴味盎然时,有的学生会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与是课堂上哄堂大乱。针对这些现象,有的教师也许会予以制止,有的教师甚至会严厉批评。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学生个性都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活泼好动,有的爱出风头,  相似文献   

10.
雷娟娟 《成才之路》2012,(15):39-39
“放手”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放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境界!有人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课堂上学生被教师以一个个问题或要求牵着鼻子找答案之类的形式秀,而是需要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获得真实的自己的体验及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生成式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时由于课堂上学生不明确的认识.学生的质疑、意见分岐,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不光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还会干扰课堂教学。使之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果方向偏离了,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作文教学中的个性语言指导,由于个性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往往给不出贴切的解读,在指导学生时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有些教师把另类、不一样、搞怪等内容和意识灌输给学生,这无疑是错误的引导,教学效果当然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会强调要做课堂笔记,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笔记,或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做笔记的方法而使做课堂笔记成为听课的一种累赘或负担.其实,凡事都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把数学的课堂笔记做到像录音机那样把教师的话全部一字不漏地照录,这样的笔记就会成为一本流水账,既不必要,也难做到;而如果做笔记是“听一句、想一句、  相似文献   

14.
善待学生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公明 《四川教育》2005,(12):46-46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学进行调整,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推进。但是,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期时,大多数教师都会不满意,要么敷衍几句,要么不置可否,直接请另外一位学生起来同答,直到得到符合自己预期的答案为止。这种做法,会挫伤学生同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5.
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一见作文题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厌烦情绪。教师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他们以信任的目光 ,一句激动的话语 ,特别是一段由点到面 ,诱导点拨的“演讲” ,他们的习作兴趣肯定会从“低谷”迈上“山巅”。由点到面 ,吸收信息。 近几年 ,作文教学异常活跃 ,这对于提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英语课堂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完全融不到教师的课堂中去。为此很多教师也很苦恼,于是,有教师采取惩罚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使得很多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不爱学英语。教师是否会想到:学生为什么不爱学英语呢?其实答案就是: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不管到什么时候,教学就是以"激趣"为主要目的,达不到这一目的,教学就是空。小学生注意力比较难集中,不能持续地接受知识,在英语课堂中,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英语单词、句型,学生就会觉得很繁琐,记不住。要想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英语课堂得创造出新奇、有  相似文献   

17.
<正>"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有先识字,才能读文章,才能积累,领悟文章的内涵。识字是学习的开始,更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开始。做好识字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析理加深印象,让学生乐在其中。一、说文释义巧识字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意义、有生命的,而且汉字千变万化,多一个点,少一横,意义大相径庭。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懵懂识字的时期,如果只是机械地识记,学生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如果能让学生简单了解其意义,识字就会变得形象易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领地。给课堂以生命。也就是给教师以生命,给学生以生命。  相似文献   

19.
给历史课以“灵魂”□兰州一中范多宝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课生命的源泉。没有灵魂的历史课,犹如一副苍白、呆板的面孔,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情趣。教学中如果没有赋予历史课以“灵魂”,或者对此不屑一顾,作为教师就会逐渐蜕变成一个教书匠,他就很难跳出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20.
教师给学生进行“分词和分词短语作状语”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常常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它的逻辑主语与句中主语要相一致。如果分词的逻辑主语与句中主语不一致,则算犯逻辑错误。但也有分词短语或分词与句中主语不一致的情况。这些情况在科技文章中尤为常见。下面是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