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学会阅读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就朗读的效果提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二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朗读的作用,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地解读,并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热闹异常,看起来一派繁荣的自主探究之象。由此,默读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遭遇了冰冷的舍弃。其窦,默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解读文本内涵,具有同朗读一样的功效,也是不可或缺的。默读引导在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引导呢?  相似文献   

3.
姜广超 《文教资料》2011,(22):58-5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和审美享受。本文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而朗读则是阅读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与另一种途径"默读"比较来说,更易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感情,也更能传达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朗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热闹异常,看起来一派繁荣的自主探究之象。由此,默读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遭遇了冰冷的舍弃。其实,默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解读文本内涵,具有同朗读一样的功效,也是不可或缺的。默读引导在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引导呢?一、动与静转换,加强感知性默读感知性默读是指阅读者通过感观系统接触语言文字,了解阅读材料字面信息的过程。在初步课文时,教师要抓住  相似文献   

7.
朗读策略是阅读策略的一种,能促进默读能力的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的提高能促进阅读的流利性,提升阅读的能力。学生作为自主阅读者,通过朗读可以促进自身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在真实情境下的任务群中通过朗读呈现自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这一过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策略在学生课内外的阅读中起到推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作用,是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自主运用实践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比作阅读教学的两翼,可见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朗读比较,加强默读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促进思考,帮助理解,而且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默读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默读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  相似文献   

9.
侯桂敏 《新疆教育》2013,(7):119-1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相似文献   

10.
"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学段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读"才能使机械死板的文本和课堂活跃起来,才能把阅读材料的繁文缛节简单化和有效化,只有读出来才能使孩子们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改革尝试迟宝林锦州铁路分局教育委员会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训练,培养朗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近几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打破旧模式要教会学生看书和读书,必须抓好朗读和默读。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所以首先要抓好朗读。因为不...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低段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对话阅读,可是稍有处理不当,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却仍读不出故事的生动和趣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对对话的情感朗读进行思考、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一、探究文本(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情感言由心生,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4.
马金梅 《学周刊C版》2010,(9):123-12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施云 《学子》2012,(8):14-1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阅读目标里提出了朗读、默读、借图阅读、略读等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略有感想:有声的朗读有利于交流感情,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问题,借图阅读、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通过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的浓浓的爱。“我不是最弱小的”(苏教版第八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6.
默读的意思就是不出声的读书。默读作为朗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无需发出声音,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具有速度快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中的内容,因此,默读在人们的平时阅读中应用比较广泛。语文新课标中对默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朗读有余,默读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默读不能很好体现出课堂生动活泼的特点。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但阅读往往被理解为默读或默看。事实上,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形式,是有声的阅读,是一种艺术化的阅读。动眼、动脑的默读固然重要,动嘴、走心的朗读更是不可或缺。朗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能够帮助较低年级学生稳定注意力,促使他们通过言语和音调组织思维、再现文本、表达情感,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定能增色课堂。求苗仁同志的文章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值得我们品味。  相似文献   

19.
田俊红 《考试周刊》2014,(24):41-41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读书声,读是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唯有"读"才能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大意主旨,唯有"读"才能走进文本读出别样的风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20.
徐蕾 《天津教育》2020,(5):185-186
“朗读、默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两驾马车,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默读,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握文本思想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本文从朗读、默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策略的角度,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