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国人纸质媒体的阅读量的下降,面临"浅阅读"的困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已不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理念,努力创设"诗意"语文课堂,把语文课上出"中国韵",让学生品味语文之美;探索学生乐学心理,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博览群书的孩子经多见广,善于思考,表达力强,知识面宽,作文驾驭能力好。因此,形成良好读书能力.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对读书活动的重视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要高度重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从小读书的好习惯,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广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观,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拓宽学生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量少,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呢?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  相似文献   

8.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样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人们运用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的途径。读书的效果,既同读书的方法有关,也同读者的思想品格有关。鲁迅在谈到读《红楼梦》时就说过:“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  相似文献   

11.
唐伟伟 《成才之路》2010,(1):I0020-I0020
一个人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开展读书活动 培养少儿阅读兴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书活动是少儿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以丰富的馆藏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广大少儿读者的同时,根据少儿心理、生理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一方  相似文献   

13.
14.
课内外结合,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的体系,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5.
魏瑞霞 《教育论坛》2007,(4):33-33,37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  相似文献   

16.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读书何用?小学生回答很干脆:学文化,长知识,考大学。但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的学生却屈指可数。在当今信息时代,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对学生来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学会读书     
孙钧 《初中生》2003,(14):1-1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我认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至少是说得不全面。一方面,世界上的书并不见得都是好书;另一方面,书海无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不可能见书就读。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我深以为是。古今中外凡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所以培养“会读书的人”更应是以读写为学科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人。就是说他有着浓厚的读书兴趣、爱好,但又不是盲目的,他会选择读物也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他知道在广泛的阅览中,只把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作为自己的阅读目标,而且能读出聪明智慧,不断充实自己。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所要求的。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恰恰是不会读书,首先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榜样和导师——引领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这本是教育的真实命题,现在却成了教育的“乌托邦”。 笔者曾对一所中学师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担忧:只有40%的家长和30%的班主任要求学生阅读,近60%的学生很少或不去图书馆、阅览室。笔者曾对本县图书馆、阅览室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发现这里是最受人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