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方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模式是“市场调节失灵——国家干预”。即市场调节失灵是西方现代经济法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法产生的模式是“行政调节失灵-国家调整”,即行政调节失灵是中国经济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社会公共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了矫正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之法必将对上述两者施行调控而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现阶段,经济法必须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其作用范围,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新世纪人类发展的理念,给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观念支持。经济法也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稳定的秩序环境。作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手段,经济法典型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通过规制市场主体、纠正市场失灵、维护竞争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制度设计,协调经济、平衡利益、缓和矛盾、促进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经济法的人文精神。社会整体效益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范畴,囊括了经济法调整功能的全部法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市场失效”、“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调节本身具有自发性,滞后性和盲目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由国家出面来协调经济的运行,而我国现行的经济法正是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因而,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建立、发育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规范市场主体的功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主体多元化。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包括企业、国家…  相似文献   

5.
国家失灵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失灵与经济法的关系是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首先探讨了国家失灵的定义、表现、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家失灵与经济法关系的看法,认为经济法的概念中不应包括克服国家失灵的内容,经济法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克服国家失灵,经济法的功能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失灵的法律对策应由以行政法为主体、包括相关的宪法性法律制度来承担,并认为严格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经济法。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社会公共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了矫正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之法必将对上述两者施行调控而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现阶段,经济法必须对转型期的杜会现实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其法律体系,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许辉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4):124-125
发展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寓于经济法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执法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是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灵魂,也是统帅具体经济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有效规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就业歧视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凸显了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而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的经济法正好体现了国家渗透市场的理念,这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机理.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机理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制度构建设想,为就业歧视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是无可质疑的,但即使成熟完美的经济体系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所以必须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施以宏观调控。政府的干预也并非完美无缺,同样存在缺陷和失灵的可能,关键是寻求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是规范社会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专门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法中许多规定都涉及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这种以公共利益为主要规范对象的特征也就成为了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法规的最主要特征。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如何有效运用经济法以进一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构成 ,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律基石。经济法对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促进政府行为法治化 ,以及对规范市场主体竞争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和行政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现象.经济法的国家观主要关心国家权力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中应当使用哪些方式进行有效调控,如何规范、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而行政法社会观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更多的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同时,经济法国家观与行政法社会观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共同调整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两者的关系,相互配合,不断发展完善经济法国家观和行政法社会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正是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才能激励生产要素所有者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难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普遍交易。在交易普遍化下,要使交易正常进行,就得依赖于一定的交易规则或秩序来规范引导人们的交易行为。信用秩序成为规范现代市场交易行为的重要因素,构成了经济运行机制之一。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框架,加快我国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之法,国家干预是经济法的基本内涵。国家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度干预、谨慎干预,而经济法本身也正是这种适度、谨慎干预的基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文华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法教程》流传广泛,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中国经济法教程》的核心思想均形成和体现于其《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一书。通过对刘文华教授的《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一书的解读,尤其重点分析其"纵横统一说",并以费肯杰教授的经济法学思想为参照,解释中西方经济法学理论的契合与差异,利于揭示出经济法理论今后发展所应着力之处。如果说中国有些学者将经济法理解为国家干预法,是一种以纵制横的纵横统一"倒三角"结构,那么,费肯杰教授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法则是与这种"倒三角"结构完全相反的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纵横统一"正三角"结构。这恰恰是我国学者所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刘文华教授的"纵横统一说"与费肯杰教授的"一般——特殊"经济法结构极为相近。在两人的著作中,本末不可倒置。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经济学是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学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法律问题的方法。现代社会经齐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敢益孝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霉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经济法的成本与效益问题是法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是经济法得以不断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一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认清本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主动地接受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按世界市场的规划办事,屏弃传统的“国家迷信”,不断地根据世界市场的变化调整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并且加强与世界市场中所有行为体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潮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