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阿尔卡基·彼得洛维奇·盖达尔(1904—1941,原姓戈利科夫),是苏联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有中文译本,受到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年是盖达尔诞生八十周年,特选译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正>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阿尔卡季·彼得罗维奇·盖达尔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少年儿童创作了一百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十四岁当红军,十六岁任团长,负伤离队后专事写作;卫国战争爆发,重返前线,奋战疆场,英勇献身。他的革命生涯、创作道路,以及丰厚的文学作品,人们知之甚多,然而盖达尔的某些事却鲜为人知,如同"军事秘密"。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本刊从本期起特连载李桅同志迻译的《普希金传》中的两章——《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普希金传》的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作家兼文学研究工作者,1911年卒业于敖德萨诺沃罗西大学法律系。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起着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工作。他所写的《苏霍瓦·科贝林的罪过》受到过高尔基的赞扬。传记和传记小说是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这部《普希金传》则是他传记作品中的一部力作,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记述了伟大诗人的一生:从就读皇村,流放南国,囚居故里,受辱宫廷,直到死于决斗.《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速两章,写得尤为扣人心弦,史家的信实和作家的激情交织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援引,则使读者在深入了解诗人悲剧性的死的同时,更增加对他的景仰,痛惜和缅怀之忱。  相似文献   

4.
我是哥雅!我是战争使千百万城镇化为灰烬的声音……我是象钟一样悬在空寂广场上被绞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哥雅! 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被围期间,苏联诗人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受到父亲送给他的一本铜版画集的启发,写出了他最负盛名的诗《哥雅》。杰出的西班牙艺术家哥雅对战争的想象和沃滋涅先斯基对战争的记忆不谋而合,产生了沃兹涅先斯基称之为《悲怆曲》的诗篇。弗朗西斯科·哥雅(1746—1828)仍然是用形象描述战争的恐怖、残酷及非理性的最伟大的诗人,他也是艺术史上最复杂的人物。对于褒贬不一的“现代艺术先驱”这一头衔,他是当之无愧的:是他,第一个把画笔从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5.
卫国战争题材在苏联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苏联人民取得对法西斯的胜利,是付出了英勇的努力,遭受了巨大的牺牲的。在苏联,实际上没有一个家庭没有受到战争的祸害,没有蒙受到战争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对西蒙诺夫来说,卫国战争是他的创作的体裁多样、问题众多的主题。著名苏联诗人凯森·库利耶夫在评价同行的创作时说:“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描写了战争的真实。因此,他的作品是可贵的,在国内外拥有广大的读者。”作为一个描写战争的艺术家,西蒙诺夫给自己确定了如下任务:“我的目的是让读者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既然……胜利使我们付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阿哈默德·费兹被提名为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于熟悉这位巴基斯坦诗人作品的人们说来,这毫不足怪,在三十年代中期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进步作家”运动的影响下,费兹的作品广泛反映了人道主义的观点,表达了对独裁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深切关注。1962年他荣获苏联列宁和平奖金。虽然1982年10月瑞典皇家学会把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但是文学界仍然称颂费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文学评论》杂志撰稿人卡拉·卡波拉对费兹的成就作了如下的评述: 1943年,费兹第一部诗集《抱怨的形象》一面世就在乌尔都语诗坛上赢得了地位。这部诗集的许多独特风格一直是费兹全部作品的显著特征。例  相似文献   

7.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姓波波夫,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特写。他是高尔基的好友。列宁对他很尊重,1920年曾给他写信说:“我很愿意告诉您,工人和我们大家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长篇小说《铁流》是他的代表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31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将此书译成中文,由鲁迅亲自校编出版。鲁迅先生说这部小说写的是“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认为绥拉菲莫维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见《鲁迅译文集》第八卷283页)。现将绥拉菲莫维奇的孙女伊斯克拉·波波娃的一篇回忆文章介绍给读者,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大仲马曾经说过:“我最得意的作品是我的儿子。”这话当然不错。比起《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等闻名世界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小仲马更为辉煌有力,因为他是双重作品,即能生产作品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无论如何我要回到苏联生活,是该在家乡定居的时候了……”“4月——一定启程”。"非常想尽快回到莫斯科!" 疾病使高尔基滞留在气候宜人的意大利。不过,在1928年和1929年回到过苏联之后,再侨居国外,对他来说是很难忍受的,因此,无论是医生的担心,无论是"尽快写完"其主要作品《克  相似文献   

10.
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玫瑰》、《苇丛中的风》、《库勒的野天鹅》、《塔楼》、《旋梯及其他》、《新诗》、《最后的诗》,戏剧《心愿之乡》、《四舞剧》等。托马斯·艾略特称他为“我们时代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由于他“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也是一位深情到痴情的诗人。1889年1月30日,将近24岁的叶芝初识22岁的毛特·岗,便被她的迷人风采吸引。毛特·岗(1866-1953),是驻爱尔兰一位英军上校的长女,父亲死后继承…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后,苏联世界文学出版社和《东方》杂志率先再版了译作《蒲松龄小说集》、《中国抒情诗选》等.特别是卫国战争后期,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中苏文化交流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对于潜心研究中国文学的苏联汉学家来说,这正是施展自己本领的大好时光.艾德林翻译出版了《白居易绝句四首》、《屈原诗词》.著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诗人基托维奇等人,也积极参与了翻译  相似文献   

12.
15年前,苏联当局把布罗茨基作为“社会寄生虫”而流放,只有在此之前阅读过约瑟夫·布罗茨基秘密出版的作品的人,或在列宁格勒的公寓里参加过他组织的传奇般的读书会的人,才熟知其独特的声调及思想的转变,才能理解他的《约翰·多恩挽歌》和《科德角的摇篮曲》。过儿个月后,苏联官方的刊物将发表这位获得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作为作家、理论家和组织家在苏联儿童文学中起了极大的作用。高尔基专门为儿童写的作品不多:短篇小说《米什卡生活中的一页》(1898年),童话《早晨》(1910年)、《小麻雀》(1912年)、《茶炊》(1918年)、《亚什卡》和《叶甫谢卡的奇遇》(1919年)。然而,自传体小说《童年》和《在人间》毫无疑问属于儿童文学之列。这些作品继承和  相似文献   

14.
沃罗宁是苏联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曾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高尔基文学奖金。他写过许多反映苏联现实的优秀作品。沃罗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常常为旁人所忽略的小节,而写出感人肺腑的篇章。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耐人寻味。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几乎涉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沃罗宁文笔清新流畅,朴实无华,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深受苏联广大读者称颂。《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反映苏联的婚姻和家庭问题。据统计,目前苏联大城市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致大量儿童失养,流落街头。文章还从侧面揭露了苏联社会的官僚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15.
索尔仁尼琴(1918— )据美《华盛顿邮报》1988年10月13日报道,苏联小说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岛》于今年年初在苏联享有声誉的文学月刊《新世界》上发表,这部巨著是集中反映苏联劳改营生活的首批付梓的作品之一。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出生于苏联顿河流域罗斯托夫的一个哥萨克知识分子家庭,他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曾在罗斯托  相似文献   

16.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叙述方式是讽喻性的,写作目的是道德的和严肃的”,“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家“实际上是现实的忠仆”──厄普代克与阿尔文·P.萨诺夫一席谈金微编译厄普代克(1932-)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和诗人,他擅长用小说形式描写其青年时代的日常生活经历。1960年出版的《兔子,跑吧》被认为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本文是他的谈话录,他以朴素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著名插图艺术家萨·勃罗德斯基说:“从童年时代起,我就幻想画《堂吉诃德》。我很幸运,成年后便开始为塞万提斯的作品做插图工作了。我觉得,我总算通过构图体现了这部伟大作品的本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文学界有句名言:“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时下,写诗的也不多了,据我所知,一些著名的或准著名的诗人,早已纷纷改弦更张去写散文、小说,乃至电影、电视去了。有的诗人则专门从事杂文、随笔的创作,报刊上经常看见他们的大作,时不时又会有非诗歌的作品结集出版,读者往往只能从他们的大名上联想到他们曾经是诗人。而大卫则不同,恕我孤陋寡闻,我至今也没有读过他的一句诗,而竟是从他的随笔里读出他是一位诗人的,因为他的随笔里就洋溢着逼人的诗意。  相似文献   

20.
在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著名长诗《湖上美人》的尾声,有这样凄美感人的四行诗句:"你曾是我甜蜜的安慰,从忧伤的黑夜到凄惨伤心的白昼,我都是踽踽独行,听凭命运的摆布,哀求乞怜也不能把我挽救。"在作品中,它吟咏的是弹唱诗人向风琴告别时的不舍,而在诗人心中,却唱出他在经历人生中唯一一场爱情悲剧后那深沉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