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快九十岁的郝奶奶病得很重了。我去看她,她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她看见我后眼睛放亮,嘴唇剧烈地抖动,我以为她要说什么,但最终我发现,她是在对我——笑。是的,我的郝奶奶在用力地对我笑,她,她本不必这样的,但这就是她的……习惯。我坐在她的旁边,她艰难地和我说了几句话,"我盼着,盼着能像妈妈那样。"大约一个多月前,每次去看她,她都要  相似文献   

2.
翻开今年第七期《新闻战线》,《好党员刘衡》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情非常激动。对于刘衡同志,我既陌生,也熟悉。说陌生,因为我没有见过她,同她没有过任何来往;但是我对她又是熟悉的,因为二十年来,我常听人们谈起她,大家说她“犟”、“死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太吃眼前亏”……逐渐地我对她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就要打听她的消息。当时人们在谈起她的时候,语气间没有憎恨却是同情,是呀,这么一个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象刘衡同志这样坚决不承认的是少数,因此她吃的苦头也最大,作为一个女的,我也就特别同情她。后来听说刘衡同志的右派问题被改正了,我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她后来又怎样了呢? 凡是刘衡同志写的文章我都读,我的好奇心变为亲切感,我对她产生敬意,从她身上受到  相似文献   

3.
去年第一次遇到她是在网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动不动就说“给你一刀”。在被砍了几十刀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知道她工作生活在广州。 去年四月,老板派我到广州出差,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因为我终于可以与她见面了。她的美丽让我震惊,不是我拙劣的文字所能够形容,她似乎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上前两步,对我露齿一笑。在花园宾馆的咖啡厅里,我才得知她是个护士。 也许是天意,在知道她是护士后的第二天,我因为执意要吃涮羊肉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随我走进门便搬过一把椅子端坐在我对面,默默无语地看着我。须臾,她傻傻地问我:"你看我像个淫荡的女人吗?"出于职业需要我给予了否定回答。她伤心地说:"可我的老公却骂我是个荡妇!"她接过我递过去的茶水,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6.
我和乌拉在一家杂志社共事仅两个月,她年龄比我小一轮还多一点。她是个很有故事的女子。第一次和她在办公室见面,她就叼着香烟和我开玩笑,虽觉得她是有些名气的才女,可我却不是很答理她。她直呼我名字,去掉了姓,使我觉得亲切,脱口秀得很睿智,我渐渐便喜欢起她来。乌拉是个恋烟的女子,曾怂恿我也吸,我没“上当”,可每当一起聊天,她仍是习惯性的递烟给我。乌拉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人,少年大学生,19岁硕士毕业,河南籍,现定  相似文献   

7.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相似文献   

8.
对浦熙修这位大姐,我无法忘却。当年我在新民报作记者,她是采访主任。她真像一位大姐姐对待小弟弟一样对待我。她从政治上关心我,不断提高我的认识,鼓励我前进,告诫我“当新闻记者就得学学司马迁,就得更好的学学鲁迅”。她在工作上督促我帮助我,常为我删掉那些不讲策略,不顾后果的辞句。她平易近人,真诚坦率,和蔼可亲;而我也的  相似文献   

9.
车窗外蜿蜒起伏的山路、银装素裹的梯田、零零星星散落山野里的小村落……这是16年来,我最常见的景色.我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是中国西北的乡村,尽管她贫瘠落后,但她像母亲一样从未嫌弃过我,她是滋养我采写新闻的源泉;尽管她偏远封闭,但她是我新闻事业的良师益友;尽管她荒凉贫穷,但她是我挖掘的“新闻宝藏”.  相似文献   

10.
狐狸精     
她从我和我小舅身边擦肩而过,我嗅出她身上有一股奇怪的香味,而且她的长相也不错,小脸抹得白白的。我小舅说她是狐狸精,我却认为她跟一般的东北女孩没什么两样。 我小舅分析说,前面是一片坟地,根本没有人家。而且都这么晚了,她还朝那边走,除了狐狸精不会是别的。我听了虽然不大相信,但心里多少有点哆嗦。最吓人的是,当我跟我小舅回到家后,我小舅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归来数月,笔下走过的 人物已有若干,但有一个人 总是欲写又罢,却又时时在眼前闪现。她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美国洛杉矶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美籍华人李惠英女士。 说起来认识她纯属偶然,一位友好多次向我提及她,并介绍我们认识。我去拜访她的那一天,她给我讲了几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讲着讲着,她渐渐地沉浸进去,我也被吸引住了。我感到她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我将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岂料,这却又引出了她30年前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2.
沈芸 《档案与史学》2011,(10):43-47
我的耳朵小,这样的人命苦我认识张姨的时候,她大约五十岁,美人迟暮.她正式的姓名为张莲蓉,我爷爷夏衍的朋友圈子叫她张敏玉.她的小辈朋友则多称呼她张姨.当时正值上世纪70年代,人间的春天尚未降临,张姨当然也不可能从她的人生低谷走出来.但是少不更事的我  相似文献   

13.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译制片的老"粉丝" 2005年,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签名销售的时候,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来买我的书.她如果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会把签了名的书送给她,可她像个普通读者一样排了队.这令我感到不胜荣幸,也很欣赏她的做派.她不愧是个"资深的影迷".  相似文献   

15.
在电脑学习班上,我认识了高李丽。那时,我站在她的背后,看她像模像样地打字、排版,从心底里暗暗佩服她的聪颖和悟性。而当我问她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时,她一开口更使我惊讶于她那温婉和平易,这使刚进报社不久在陌生环境中自卑而拘谨的我,顿然感到了一种亲切与轻松。于是,虽然不在一个处室上班,不常接触,在我心中便有了她的位置,想起她便涌出一种美丽。 很偶然地,在去大楼工地参观的车上,我又和她坐在了一起,交谈中得知她的一本新闻作品即将出版,便趁机索要。她答应到时送我一本。很快,我便拿到了她的装帧精美的《道不出的境界》。 读《道不出的境界》,我才开始真正进入李丽的精神世界,也才更加看到了李丽温婉美丽、轻松风趣的外表下,所包藏着的一颗丰厚而实在的生命内核。  相似文献   

16.
忆初恋     
十八岁的青年的心,应是火热的,澎湃的,没有被织网的空隙。 我想认识她,叫她姐姐,我渴望宁静沉默的她真是我的亲姐姐,我没有姐姐。  相似文献   

17.
李春 《图书与情报》2008,(2):120-123
主持人的话:我是在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四川省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班上认识李春的,她向我们大家作自我介绍,她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馆长。对李春,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精神上的,我成了她的粉丝;另一件是行动上的,在她发言后,我拥抱了她。  相似文献   

18.
其实,如果走出复杂化的阐释语境,康德不结婚的原因一点也不神秘,即主要是阮囊羞涩的经济原因。“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19.
妻子在不是我妻子的时侯,常常想当兵,就因了他爸不是什么大官,也因了她住在一个小城,这个梦破灭了。其实,她想当兵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就因这,她选择了当兵的丈夫。妻子的个一米六八,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透出了一股俊俏灵气。在我之前,追求她的不少,然她无一相中,直到我一身戎装出现在她眼前,她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自从有了我,她的从军梦便随着我踏入了军营,每个队列动作因想着她,我便整齐有序;每一次射击因想着她,我便弹无虚发;每一篇稿件因想着她,我便信心十足。在我的…  相似文献   

20.
手指     
我的第一封情书是写在斯瓦普娜的背上。那年我16岁,而她刚刚满14岁。那天我父母和姐姐出门买东西,斯瓦普娜像一只蝴蝶翩然飞进了我家。她穿着一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发丝闪亮。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是从哪里突然来的一股冲动,抱住她狠狠地吻了她,然后把她带到我的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