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网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当前网络对高职生德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要不断探索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积极的态度构建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全面创新高职网络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德育教育,赋予中学德育以新的内涵,为中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增强了中学生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这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网络德育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德育教育推进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代化,扩大了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为做好网络德育教育工作,要不断提高认识,把网络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利用资源,打造德育精品网站基地;要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网络德育宣传,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网络,让我们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让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身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应对机遇与挑战.请坚信,随着我们对网络地不断学习、了解、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好舞台.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德育会与网络科学同步,这也正是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呼唤与期盼.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入世、大学生就业改革和互联网时代到来等诸多挑战。我们应珍惜已有的经验,又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坚持标准,区分层次,不拘一格育人;改革政治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更新工作方式,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开拓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领域;健全工作网络,理顺高校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建立评估机制,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文化,由于其多元性、无拘束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要通过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开辟新的德育工作载体等途径来应对挑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龚贞龑 《成才之路》2020,(11):23-24
网络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者要辩证看待新时代下网络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积极利用网络强化德育工作。利用网络强化德育工作的策略有:加大网络环境规范力度;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德育的能力;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组织建设要实 职工高校德育工作组织建设,一方面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一方面是建成强有力的德育工作网络。 目前,职工高校建立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把那些事业心强、热心德育工作、知识面宽、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员选拔充实到德育工作中来。二是加强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培训。通  相似文献   

10.
《小学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三章的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条对小学德育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边学习《规程》一边总结我校德育工作,在依法管理德育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规程》第二十一条指出:“小学要将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德育的重要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从领导角度讲,应是校长(法人代表)亲自负责、亲自抓德育工作;二、从德育工作队伍说,是学校全员参与;三、从德育工作校内的组织机构看,应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结构体系;四、从教育网络要求,要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的主体网络。回顾我校10余年的实践,我们深感《规程》作出这一规定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应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品德与社会》中赋予的德育内涵,把握评价标准的显性导向作用,在评价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实行生本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使教学发挥最强大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小荣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5):48-49,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法律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该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的本质特点,德育课教学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辨析互动教学模式是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网上教学的功能,将课堂延伸到网上,打造"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网上平台;依托社会探讨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和健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知行综合测评体系,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容和运行本身的特点,网络影响着青少年的品德结构,尤其是知、行结构。面对网络的发展,我们应主动参与,提高主体认识,改变德育方法。对网络积极加以利用,努力提高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儒家为主干之传统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德性”和“道问学”,前者主要是指“发乎本心”、对性善的发挥与坚守,具体表现便是孝悌之道,由此推广开来便是仁民爱物的实现;后者虽然与向内反省之“尊德性”不同而表现为“格物穷理”,但这只是对本心的穷理、对性善的探究、对诚敬的融会,可谓修养学问的他种途径。对于师德楷模的种种说法只是传统“圣人理想”的现代演化。近现代以来,传统思想遭遇了前所未有之重创与反省,其具体出路在于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德性要体现于德行中,公私德分明并尊重私德,研究高深学问为大学之根本宗旨,探究学理并引导学生生发对学问之兴趣进而培养学问人格,为首要之师德。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尊重个人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挥个人潜能,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正视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防止德育过分知识化,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由于具有自由度高、不受约束,超越性强、远离现实,趣味性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为了减小负效应,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培养慎独精神、改进网络德育内容、优化思想内涵等工作构建新型德育阵地,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还应通过德育途径的转变和德育目标的转型,优化传统德育模式,以建立全新德育体系。同时还要加强新型德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用启发性原则,激活课堂教学;教学科研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