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开始冒汗。吱  相似文献   

2.
庄沈 《辽宁教育》2006,(1):13-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  相似文献   

3.
丹读五年级了,眼睛大大的,个子高高的,模样儿漂亮,学习成绩也特别棒。新来的班主任李老师挺喜欢她。可是没过多久,李老师就发现同学们并不怎么喜欢丹。李老师观察发现,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她总是把手举得高高,还一边举着手,一边警惕地环视着同学,生怕哪个同学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抢走了。当然老师不可能只叫她一个人回答问题啊,于是只要叫到别的同学,丹就狠狠地瞪那个同学一眼,然后再瞪老师一眼,撅起嘴。要是对方答对了,就撇撇嘴,很不屑似的。要是那同学答错了呢,她又开心地举起了手,仿佛机会又来了……  相似文献   

4.
短信在校园     
《中文自修》2006,(6):42-43
嬉笑: 有一同学上课打瞌睡,刚好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同学不会回答,愣站着。老师不耐烦了:你就算不懂也给我吱一声!同学:“吱!”  相似文献   

5.
李飞燕  屠璟明 《学子》2004,(12):44-45
在化学课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但有的同学却能学得津津有味,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这部分同学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在学习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老师的上课,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上课。”“老师,你没带书。”随着几个同学的话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没带书”上。“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没带书上课的效果,与带书上课的效果会一样吗?”我趁机把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抛出来。正如我所想,讨论非常热烈。有的同学说,老师没带书照样能上好课,因为老师可能早把课备好了;有的同学说,老师没有精力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都背下来装在脑子里,上课应该带着书,效果会更好些。我趁热打铁,抛出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带不带书上课效果不一样,那么同学们上课不带书会影响学习效果吗?”同学们七嘴…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班开始有了“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分别。没有谁宣布过谁是“差等生”,谁是“优等生”,可谁都心里明白。要不信,你看看老师的态度就知道了。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我观察,老师对爱提问题、敢提问题的同学通常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优等生只要有提问的示意,老师总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地说:“有什么问题呀?”尔后提问的同学总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有时还能被老师夸几句:“勤学好问,很好……”老师如果对任何同学都这样那就皆大欢喜了。可是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了…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北京育鸿学校开展“21世纪如何做教师”的大讨论活动,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用他们朴实真诚的语言说出了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描述了他们理想中的老师形象。希望老师和家长们都认真读一读,这样便会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成为同学的朋友。有问题,我们共同探讨,如果认为对方有不对的地方,即使是一位老师也应该主动提出建议。同学和老师应该建立起深厚的情意,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民教师,要适应时代潮流。在班集体中,对待同学要像对待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的尴尬     
徐莉 《四川教育》2003,(10):30-30
某老师一进教室,即看见了“头晕”的一幕:一男生正怒目圆睁、唾沫飞溅地大声辱骂同学,骂着骂着,竟离开座位,扑上去给了那位同学一记耳光。老师把打人的同学叫到教室外进行批评教育,不料,该同学竟态度蛮横,对老师大声斥责,后被其他老师看见方被制止。  相似文献   

10.
《纲要》伴你走向“而立”之年徐庄王同学:老师,我们几个同学讨论了一个问题: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纲要》与我们中学生有什么特殊关系,我们想跟老师交流交流看法。老师:那太好了,我也正想对你们提一个问题呢:伴随你们走向“而立”之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中...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口头评价——公开课上,成绩较差的欧红同学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得好,你真能干!”接着转向大家:“今天的学习,大家表现不错,老师提的问题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欧红同学都回答对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鼓励。”  相似文献   

12.
凡是当老师的都知道,无论一个班级有多优秀,总会有或多或少成绩较差或者有道德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在大部分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这些同学就是所谓的后进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后进生如果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境地,往往会变得不求上进,感情冷漠,甚至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3.
一节语文课上,正在进行朗读训练。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再请其他同学来对他的朗读进行评议。有同学发言表扬了他读得好的地方,也有同学指出了他朗读中的不足。接着老师问大家:“刚才几位同学讲得有没有道理呀?”大部分同学点头赞同,少数几位没有反应。读书的同学此时神色焦急,欲言又止。接着练读第二小节,老师采用了相同的教学程序……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请一位同学到教室中间做一段歌表演,表演完了,老师请其他同学来指出他的优缺点,最后老师再做小结性的评价。此类教例在各门学科的课堂里都可以找到。固然,与传统…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5.
庄雯娟 《学语文》2009,(1):49-49
在教学中,就某一颇舆争议的问题请同学展开讨论,希望通过多元化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讨论场面极其热烈,然后请同学发表意见。当一位同学阐述完观点之后,大家都缄默了,一双双“渴求”的眼睛等待着老师将“正确”的答案公之于众。在无可奈何之下,老师再次“逼问”:“所有的同学都同意他的意见吗?”学生根本不予理会。因为以他们的“经验”来看,这是老师设下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在于拿错误的答案开刀。  相似文献   

16.
想出这个题目并板书给学生只是最近的事。要说清楚这两句话的来历,还得从往事说起。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举手十分积极,但有时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而有些同学却在说其它的;有时同学答错了,老师还没来得及正而的鼓励和引导,已经进来了其他同学并无嘲讽意味的笑声,弄得发言的同学不好意思。不敢再发言。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次,我抓住一个时机,说:“同学们。在老师的黑板上应该有两个字,你们猜猜是什么?”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的黑板上什么字也没有;有的同学说是“严肃”;  相似文献   

17.
开心时刻     
《少年文摘》2013,(1):108-109
不允许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经常不洗脸,老师对此很反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了这位同学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坐在最前面的同学经常不洗脸,你会怎么办?"该同学回答道:"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老师听了有些满意地说道:"没想到你还是挺理解老师的。"在此之后,该同学一连几天没有来上课!  相似文献   

18.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好同学》2004,(10)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相似文献   

20.
菲菲 《华章》2011,13(1):62-62
一楼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错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