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了武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武术产业在其角度下所具备的创意为王、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多样化、交叉化、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性等特征。武术产业发展应遵守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原则、行政与市场协调的原则、集团与个体并举的原则、兼顾实业与市场的原则,以积极推动武术产业发展规范与自主统一。武术产业的发展是武术从三大维度体系的各个层面来创新发展,实现对外传播武术。武术的继承和传播任重道远,只有横向和纵向的发展武术,武术产业才能走向国际化,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术创意产业的勃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当今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武术创意产业所包括的几个主要部分(武术创意影视产业、武术创意表演产业、武术创意竞赛产业、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继而通过列举和分析创意产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与武术创意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情况,指出我国武术创意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措施,并对武术创意产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广州地区部分体育类高校进行调研,从研发与服务、营销与品牌、制造与组装三方面对高校武术创意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武术的有形产业与无形产业,武术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领域创新)等。研究结果表明以武术文化传承为目的,把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包括武术服饰产品、武术饮食产品、武术养身、防身产品、武术时尚产品、武术俱乐部开发等在内的不同形式的高校武术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化学以及武术理论科学方法分析武术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形式以及武术文化产业的构成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新形势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所具备的创新与创意、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链式发展与产品多样化和交叉化融合性、渗透性功能等特征,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武术产业发展,应依托文化发展环境,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武术文化自知以及自信力,借鉴与融合东西方文化来发展武术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文章采用文化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来探究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等方法,探讨全球化视野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所具备的创新性、创意性、规模化、链式发展与产品多样化等特征,并提出了全球化视野下武术产业发展,应依托经济、文化发展环境,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升武术文化自知以及自信力,构建武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体系,加快武术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特征及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创意产业及武术创意产业的基础上,阐述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的概念及特征.结合个案分析,揭示我国武术创意游戏产业在武术文化挖掘、武术技法表现、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举措:深入挖掘武术文化精髓;提升武术游戏制作水平;完善武术游戏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科技时代创意产业为背景,以武术文化现代化转型为视角,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如何更好地在科技时代传承与传播这一问题。针对传统的武术传承与传播模式所存在的产量小、周期长等问题,对高科技武术游戏的武术文化传承、传播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科技武术游戏是科技时代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对武术产业的概念以及分类研究、武术产业当代发展研究、武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策略三方面对我国武术产业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明显表现出了地域间的不平衡;市场没有形成规模,与球类、围棋等项目差距太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武术表演创意为切入点,立足于武术技术发展,丰富武术表演创意平台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武术表演创意平台概念界定、问题提出、实践要素和理论体系架构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武术表演创意平台构成的实践要素是以国家政策扶持为核心要素、以市场资金充足为经济要素、以武术文化资源为传承要素、以武术技法体系为技击要素、以武术创意人才为创新要素、以高端技术设备为硬件要素、以树立品牌形象为品牌要素、以崇尚武术精神为精神要素、以优化媒体创新为传播要素。研究认为:武术表演创意平台的理论体系架构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大胆的设计、严谨的论证,从国家顶层设计启航,立足于传统技艺,融合媒体信息技术,打造中华武术文化品牌,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河北武术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武术技能培训市场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植,打造本地品牌赛事,重视与文化娱乐的有效结合,加强与旅游市场有机结合等河北武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结果为河北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武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武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功能定位,认为武术产业具有产业定性的双重性,产业范围的宽泛性和关联性,产业发展的区域性,产业空间的集聚性等特点。武术产业具备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的优势,可充分挖掘其资源,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借助集群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武术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打造数字艺术教育的创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并扩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个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数字艺术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对专业人才的急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积极探索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之路,打造数字艺术教育的创新平台,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中国武术入奥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认为:要发展中国武术,必须根植于其深厚的文化根源;要加强理论研究,对武术进行科学归纳;武术要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武术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普及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学校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困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人数比例、学生场地器材满意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学生兴趣、学生对武术不同项目喜好和武术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开展存在以下不足:1)武术器材较老旧;2)武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3)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喜好胜过现代武术套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3点可行意见:1)体育学院做好体育器材新旧更替工作;2)武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学生些传统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7.
武术CAI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武术教学的实际,对高校武术课程CAI课件制作与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探索武术CAI课件的制作规律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挖掘出武术教学中使用CAI课件进行教学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在武术课教学中推广CAI课件辅助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盘柴槌为研究对象,分析闽东畲族武术盘柴槌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闽东畲族武术盘柴槌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柴槌保护的机制、措施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参与锻炼人数逐渐减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盘柴槌的传承与发展。建议:加大经费投入、纳入学校体育内容、融入竞技体育赛事与加大传承人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