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是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也是法律的终极理想.当前影响我国司法公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也有司法体制等层面的问题.要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就需要我国在法律法规、司法体制等诸方面进行完善、改革和调整.唯如此,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的建立不是一个纯法律过程,而是包括经济、政治、化建设在内的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经济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建立产权明晰、切实保障财产所有权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政治方面,法治社会要求推行宪政民主,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同时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化方面,法治社会要求培育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形成法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量剧增.因为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所构筑的社会是法治社会,这就急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高层次、宽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多年来,我国的法科研究生教育不分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本身是法治型社会推进和形塑的过程,法律监督机制的设立其中显得合理与必然。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在身份主体上具有妥适性,在推进法治建设上具有必需性。因此,客观上检察权介入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已实为必要,那么就需要为其介入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构建一条能够融通法理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要介绍市场经济的部分理论,用以说明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成员具有自由、平等、法治等法律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素质教育应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角度,阐明培养学生以上述观念为核心的法律意识素质是市场经济及其法治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点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理应在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促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阶段检察机制体制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检察机关在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存在一定的障碍与缺陷。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公共法律服务是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依法行政尤为重要。当前,焦作市通过整合律师、公证、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公共法律服务,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仍未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对焦作市公共法律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的对策,助力“法治焦作”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吴巧慧 《中国德育》2014,(22):24-26
正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法治社会"的命题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目前已经进入一个以和谐社会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公民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社会的共识,要让青少年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处理事务,养成法治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民主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国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形成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对宋代文化体制的考察中,体悟到权力的分化与制衡的重要性,以法律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可有效推动民主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要求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法治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良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全的良各是真正的法治能够顺利地良性运作的社会心理基础法治的昌明要求社会活动主体形成与法治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基于法律并以地法律的中卢诚为核心的法治良知。法治的推行必须以个人,社会和国家(政府)这些基本的社会活动主体具备起码的良知为前提条件与人格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决定着未来社会的法律素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精神,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遵纪守法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促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崇尚者、遵守者以及捍卫者。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中小学教师法律思维养成对法治建设的意义 “法律思维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围绕合法与非法来思考和判断一切有争议的行为、主张、利益和关系”。我国正在进行法治建设,法治不仅仅是治国方略,“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法治必须存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思想方式,即只有当人们能够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  相似文献   

18.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依赖性愈加紧密,正像历史是在合力中前进一样,法律也始终在道德的正负激流冲荡中向前迈进。建构法律与道德的良性关系,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机制,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法治社会要靠“法律人才”。法律学问、社会常识、法律道德三者兼备称为“法律人才”。我国现阶段更多的是法律从业人员 ,距“法律人才”的内涵要求相差甚远。研究法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及其支撑基点 ,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和法律法学教育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是有效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要通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来实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因此必须有强大的法治保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也只有承认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奠基石,依法治国理政,才能更好体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水平。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全社会要营造法治文化,确立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