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曾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与假说,要清楚地阐述制约儿童语言发展的诸因素,必须了解遗传学、语言学、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相关知识是学习者们积极主动构建而来的,语言知识的习得主要还是在于学习者所处的环境以及学习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在于学习者先天的语言天赋。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探讨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儿童语言习得的方式和机制,并从社会文化途径、模仿学习途径、类比与结构映射途径等方面具体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下儿童语言系统形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儿童语言习得,近一个世纪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等提出了不少理论和看法,但总体来看有三大学派:行为主义、天生主义和智能决定论。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此三大学派,然后进行较详尽的讨论,认为三大学派都有可取之处,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作者取三家之长,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儿童语言习得观点。  相似文献   

4.
郑娟  李小华 《文教资料》2007,(12):98-99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传统语言学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以经验主义哲学基础和假设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兴语言学派。范畴化和典型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范畴和其典型成员的关系以及不同区域,通过真实问卷调查,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范畴的典型成员的不同认识加以分析。初步从文化、儿童语言认知习得、经验观等方面探究影响不同群体的典型认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西方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外国语言习得研究的核心,也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发音方式、语法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而儿童学前认知心理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探微路式则视语言和社会文化行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教育语言学心理认知理论不仅适用于母语习得的研究,也适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的文化障碍现象,对二语习得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敏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2):136-137,142
论述儿童名词的习得过程,用认知心理学来解释儿童名词习得的心理过程。将模式匹配和原型的理论结合到语言的习得的理论中去,希望能揭示出人类通过语言认知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车欢欢  罗莎 《文教资料》2020,(2):126-12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观的角度,研究儿童绘画能力和儿童外语习得能力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从习得机制、习得对象、习得方式三方面论证了儿童习得绘画的能力和习得外语的能力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标记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阐述的是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性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标记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是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析析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翠娟  石运章 《海外英语》2014,(15):269-271
当今语言学界有两大学派: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构式语法就属于功能主义学派,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由Adele.E.Goldberg和Paul Kay等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力图解释语言中的所有现象。该文通过对比传统生成语法,从构式的基本原则、定义、形式和功能、习得以及语言概括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研究中心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母语习得观的理论基础,对儿童习得母语的创造性,母语的习得的方式和母语的习得机制进行了阐释,旨在对汉语儿童的母语习得给予更多的启示,进一步加强汉语儿童大脑语言的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80年代诞生的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的生成主义理论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基于语言生成论的主要缺陷,从儿童母语习得、新词新语及新的语言构式的产生等方面可以探得语法系统的认知理据。新的认知视角能够对语言的产生、进化、产出与识解提供了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杨旭 《现代语文》2013,(1):36-38
迄今为止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范式可以归结为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和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的建构语言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具有客观性,应该找到适合全人类的普遍语法,但无法解释儿童是怎样运用普遍语法解决具体语言里具体问题的;以托马斯诺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语言知识源于语言的使用体验,语言习得依靠人的一般认知能力.虽然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刚开始起步,但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以这两派的主要观点进行述评,期望藉此深入探索儿童语言习得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发音方式、语法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儿童学前认知心理取向的二语习得理论探微路式视语言和社会文化行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教育语言学心理认知理论不仅适用于母语习得的研究,也适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的文化障碍现象,对二语习得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对大脑内部语言机制认知基础上的Chomsky内在主义语言观,完全不同于行为主义的外在主义语言观,它解释了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的关系,表明大脑内部语言机制在习得语言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Chomsky的原则——参数理论解释了儿童语言习得的现象,并以此证明:儿童掌握的语言不完全是从他们听到的语言中学来的,而是由来自儿童大脑内部的生物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从本世纪5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界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在相关因素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并且在根本上受着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和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的。毫无疑问,上述两种理论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但是,对于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其它直接因素却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儿童早期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体态行为,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联结主义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城中一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智力活动能力的理论。该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大脑中的认知机制,极大地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重要启示。通过对联结主义基本理论的述评,阐释了联结主义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语言输入、语言迁移和中介语语用能力等问题的解释力。并对该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兴起的解释语言现象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概括、梳理目前这样一门主流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工作假设和主要内容,提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三路径、三假设和三重心,这对于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把握其未来发展走向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语言的发展,反映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目前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的就是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语言习得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对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描写、习得规律的阐释,在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乃至神经病理学等领域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研究价值。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和语言学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使研究更深入。语言中有两大范畴,即语义范畴和语法范畴,儿童在习得语言的时候,这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语言学的研究有何启示?我们试结合儿童的语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