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宋元话本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那个时代女性的抗争、朦胧的民主和解放意识及其爱情悲剧;还折射出那个时代市民阶级复杂的思想趋向和审美特征,为后世白话小说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宋元话本小说与元杂剧中底层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女性的作品。从宋元话本小说和元杂剧总剧目来看,有关女性主题的篇幅各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元话本《碾玉观音》中女主人公璩秀秀并非像很多学者公认的那样,是一个反封建和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女性。本文从作品的内容、主题等方面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认为璩秀秀实际上是一个精明大胆的青春欲女的形象,作者对她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研究进入了困境.虽然研究者对宋元小说话本的断代方法不一而足,但普遍应遵循话本断代的整体原则,对宋元话本细分时,采取重要篇目从严,一般篇目从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媒人是宋元话本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小说中的"结构性人物",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宋元话本中还有不同类型的说媒场景,说媒场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话本小说市井氛围的营造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宋元话本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深入到具体文本内部,力图通过对话本中三种人物的分析,重新审视宋元话本所关注对象——市民阶层的话语言说及道德认同。  相似文献   

8.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9.
宋元话本是说话艺术异常发达的产物,明清社会的政治、经济都为章回小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宋元时期的话本则是章回小说的直接源泉,它对章回小说的内容、语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碾玉观音》被学术界公认为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是宋代小说话本的名篇。以《碾玉观音》为语料,对其中的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碾玉观音》中动词的特色,并探求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1.
《所罗门之歌》以在白人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黑人男青年为主角,揭示了白人文化对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认可,与对黑人心灵的侵蚀与戕害。小说通过反映女性和自然的共同命运和有机联系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所罗门之歌》还将主人公的成长与他对自然的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相结合,不但给成长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是生态小说和成长小说的完美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标志着作者的艺术视野开始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名为母亲实为奴隶的悲剧形象,她已经不被当做有生命、有灵魂、有意志的人,被剥夺了做母亲、做妻子的权利,只被当做可供买卖的物品。作品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下封建阶级对于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和欺凌,这是继鲁迅《祝福》之后,反映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血泪生活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3.
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而对于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远不是“上升”或“下降”所能表达的。程氏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贞节观,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得到士大夫和一般平民的认可,他们对妇女的贞节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实,在两宋尤其是北宋,妇女的地位也并没有因为理学的兴起而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中建筑的特色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唐宋词中的建筑意象,是一把双刃剑.由空间对象与时间艺术的矛盾关系,既可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理念在纯美词体中的深度呈现,认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的身心象征意义,也可通过建筑在词中传情等作用,印证唐宋词艺术独特的感发力度,品味词体要眇宜修、曲径通幽的审美特征及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命情绪空前浓厚的时代,面对生命的种种无奈,宋代的士大夫文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将传统的仕隐观念及运行机制加以重新整合,在精神的自我放逐中抚慰心灵的忧伤。一方面他们向虚幻的彼岸世界伸出求助的双手,追寻灵魂的寄托;另一方面他们将自我融入艺术的殿堂,寻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17.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代民间说话艺术已具有市民性质,说话业分成了稳定的门类(家数),说话表演艺术已有专业化趋向,艺人的表演技巧初步成熟。说话门类中小说一家是宋代说话艺术的精华,标志着人民大众的文学开始形成主流。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