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朱安女士的旧式婚姻,对其思想、创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推动他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认识上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婚姻悲剧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代原因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晚明才女叶小鸾于临嫁前五日突然夭亡,死因扑朔迷离,其亲人却对此讳莫如深,空留后人无限揣测。通过对其成长经历及性格研究后发现,童年的开朗洒脱与青春的苦闷压抑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婚姻的恐惧,最终导致其香消玉殒。  相似文献   

4.
人生两大问题:一是“生计”问题,二是“婚姻、家庭”问题。老舍的《骆驼祥子》就是一部以此为中心的作品。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外号“骆驼”,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以拉洋车为职业。他怀着朴素的愿望:自己买上一辆人力车,不再受车厂主的剥削。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一滴汗,两滴汗,不知多少万滴汗”,拚命地干,整整三年,凑足了一百元,买上了一辆新车。他是多么高兴,满以为从此以后“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就可以“自由、独立”。可好景不长,不久新车被大兵抢走了,自己差一点还丢了性命。但是,他对生活的信念并未动摇,重新鼓起勇气,开始第二次苦斗,继续攒钱买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  相似文献   

5.
造成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原因很多,例如她的性格,能力;丈夫焦仲卿的懦弱;婆婆寡居;两家的社会地位相差太大;无后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因该是封建观念、门阀制度对妇女的戕害,对人性的扼杀。刘兰芝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婚姻悲剧历来为学界所关注,议论的重点集中在二人爱情婚姻悲剧与《钗头凤》词之关系、唐婉与陆游母亲的亲缘关系、陆游与唐婉离分的原因等几个方面。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宋人记载文献俱在,唐婉陆游之爱情婚姻悲剧当无可怀疑。且陆游《钗头凤》亦当为陆、唐游园偶遇时作;唐婉与陆母则是"族姑姪"的关系;陆游唐婉之婚姻悲剧,就其表象上讲,又上演了封建时代诸多女性"无子,去"的悲剧。另外,笔记小说中记载的陆游与驿卒之女的婚姻当是牵强附会之说。  相似文献   

7.
袁枚的《祭妹文》写得情真意切,哀惋动人,对于遇人不淑、身世凄凉的妹妹流露了无限同情.从作者在文中回忆他妹妹早年生活时的情景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天真活泼、多才多艺的女子。这样一个女子是怎样走上不幸的道路,半生偃蹇而致早逝的呢?课文里只有“以一念之贞,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和”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内涵,发掘其悲剧观和悲剧作品新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多选用悲剧题材,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多数是悲剧形象.鲁迅共写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故事新编》是取材于历史的小说集,本篇不拟论及.《呐喊》与《彷徨》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共收小说廿五篇,其中有十七篇描写了悲剧性主题.《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和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范畴讲,悲剧是以美的事物被毁灭来显示对象的美,同时,也以对丑的本质的揭露来表现目的美,它通过这种感性的震撼,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使人从感性的震撼上升到理性的思索,从而引起人们悲愤激昂等美感和崇高感,鼓舞人们去为美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黑格尔也赞誉悲剧为艺术的皇冠。别林斯基在《美学·诗的分类》里曾经说:“没有一种诗象悲剧这样强烈地控制了我们的灵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们心向神往,给我们如此高度的享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巨匠鲁迅,以他高度的创造才能,内在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感,挥动如椽大笔描绘了一幅幅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个方面严酷现实的生动画面。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那人生有价值的事物被毁灭的真实过程及作者“忧愤深广”的思想情绪,表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震撼读者的灵魂,使人心向神往,引起怜悯、悲愤等的审美情感,精神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环境要素之一的氛围,是笼罩在整个作品中的一种特定情绪。同人物命运,性格相协调的氛围,不仅烘托着人物和主题,而且能形成意境,产生移情动魄的感染力和熏陶力。因此,凡小说大家,总使小说充斥着一种或喜或悲的气氛,使读者从这氛围中体验到作品主人翁的在悲剧生活或喜剧人生中情绪的波澜与颤动。现代小说奠基人鲁迅先生,正是创造小说氛围的巨匠。他的小说,从悲剧氛围揭示了那一时代落后麻木人们的群体心态,烘托了一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 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个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14.
莫莉 《文教资料》2010,(11):12-13
虎妞以爱为出发点,最后与祥子有了实质性的夫妻关系,然而虎妞和祥子的婚姻不是双赢,而是双输。对于虎妞来讲。这婚姻只是圆了她的爱情梦,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但是她最后为此失去了人间一切的爱(父亲的爱、丈夫的爱),并丢了身家性命。从这个角度说.虎妞是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15.
以《三国志玉玺传》为文本依据,参照了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三国演义》和元明清"三国戏",论析了刘备一生的爱情纠葛,强调了刘备妻妾的婚姻悲剧其实是由政治悲剧所造成。而《玉玺传》的作者又依据下层人民的善良愿望,给刘备妻妾的婚恋注入理想色彩,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与鲁迅的悲剧理论和悲剧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所写的历史剧,主要都是悲剧。”鲁迅的小说,也可以说主要都是些撼人心脾的悲剧性的小说。二者虽然同是悲剧,但我们读来总感到它们有很大的不同。这原因当然不在于戏剧和小说这种体裁式样的差别,而在于其更重要、更本质的方面的不同。将二者作些综合比较、不仅可以使各自的特点更为鲜明地显示出来,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关于悲剧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因而对于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群体存在是坚强的 ,作为个体存在内心却充满着悲剧意识。本文通过鲁迅对个体生命的生死及现实存在状况的探索与思考 ,试对其生命悲剧意识作一梳理与分析 ,力图充实与丰富鲁迅伟“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试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雪芳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95-97,109
鲁迅提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把他的悲剧观赋予具体的创作实践,《呐喊》《彷徨》正体现了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平凡人的悲剧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人物灵魂深处的探索.揭示造成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主人公的主观原因,表现出特有的令人深思的巨大的思想深度;情与理的结合,包含着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鼓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斗争;悲剧性与喜剧性相交融,取得出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