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爽(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导学科研处讲师):把握学习资源设计的学习者视角从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学习资源设计应特别考虑资源的粒度、学习者的参与度、资源使用的便捷度以及资源的交互性.第一,学习资源的设计应当考虑资源的粒度.学习资源粒度是对资源的大小、尺度以及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标准化描述.它决定了学习资源的重用频率与效率、制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资源传输、交换与共享的便利性.粒度过大的资源信息量大,重用效率高,但重用频率较低,资源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较重;粒度过小的资源重用频率高,便于传输与共享,但相对信息量小,重用效率低下.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粒度大小应当取决于学习内容的规模,要视具体情况分别选取大粒度、中粒度和小粒度的资源,以发挥各种粒度资源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孙昌琦:育人为本,转变角色,因材施教 开放大学"成人、在职、业余"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应具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普遍具有的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还应具备三方面的特殊素质: 一是以"育人为本"的开放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  相似文献   

3.
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于远程教育教师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如何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教师的作用,成为远程教育内涵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于2011年3月17日联合举办的第3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以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为主题,就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对教师角色定位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电大、北京电大和天津电大的十余位青年学者和中央电大直属学院2009级的两位学生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孙福万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冯琳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到会致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  相似文献   

4.
刘建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教授):构建"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细化面授辅导教师"导学作用"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两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我根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特征,从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出发,在开放教育"律师实务课程"的课堂导学中,逐步建立了以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线、以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案例问题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艾大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工作背景、生活阅历、学习动机、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要让这些在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相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徐皓(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指向和思路演绎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如何创新?对此,我主要谈五点. 第一,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中观念的更新.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邹运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远程教青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团队是某一课程的数名教师与管理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技能与特长协同工作,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以教书育人活动为主体的工作群体;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跨地区协同教学的群体;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成员之间不仅需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而且需要持续进行自我学习与团队学习,超越个体,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8.
建设覆盖全国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是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的重大现实课题。学习中心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终端,其建设与运行又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学习中心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于2013年7月29日在青岛联合举办了以"终端制胜——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与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构建与运行的视角,围绕以下论题展开学术交流:学习中心建设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中的意义、目标是什么,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应发挥怎样的功能作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在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上应着重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探索?当前面临哪些困难,尤其是体制机制层面的障碍?如何逐步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应有怎样的呈现形态、具备哪些构成要素?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习中心,应建立怎样的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如何提升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对学习中心的综合支撑能力?这种综合支撑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主编严冰作论坛小结。本次论坛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冯琳和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孙丽青主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学习中心建设试点项目的八所省级电大校长和研究人员、部分基层电大领导及国家开放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研讨活动。我们根据修改补充后的会议发言资料整理了这篇综述,供研究者、实践者与决策者参阅。正如严冰在小结发言中所说,从学术层面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问题进行研究,此次论坛是个良好的开端,但相关课题研究目前还处于"开题"阶段,"破题"尚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这是一个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互动的过程,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渐进过程。本刊将持续关注包括"终端"建设在内的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9.
来自英国、美国、巴西、南非、新西兰、印度和中国等五大洲47个国家110名校/院长在内的400余名远程教育专家学者于2008年10月19-21日云聚上海,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UNESCO东亚远程教育网络/教席主办,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全球远程教育大学协会(GUIDE)和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等支持的“2008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论坛”。  相似文献   

10.
正刘楠: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特点,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是当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我在"开放英语"教学设计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教学主要包括热身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效果测评三个板块。"热身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走进课程,树立语言学习目标,了解"开放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网上学习方法及评价方式等。该板块又包括"课程导航"、"课程信息公告"、"在线教案"和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办好开放大学。国务院决定  相似文献   

12.
会议概貌由国际远程教育协会和印度国家开放大学共同主办的“开放学习与远程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来自30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的主题是“全球环境中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合作的机会”。研讨会正式开始前的一天(11月18日)召开了预备讨论会,预备讨论会共设4场讨论,有91位代表参加了讨论。内容分别为:合作与成功经验的共享;交互式在线学习环境的设计;远程与网络学习调查研究:政策、研究设计与实践;如何创建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在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印度国家人力资源部部长ShriArjun …  相似文献   

13.
袁蔚(上海电视大学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强化教学团队在实施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必须是团队作业,只有教学团队才可能认识大问题、解决真问题,才可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也才可能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改革任务组建不同形式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在南京举办“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高级研讨会”上,特邀远程教育专家介绍了第17届,18届,19届,20届国际远程开放教育世界大会的主题和远程教育研究的信息,反映了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研讨会的专题研讨,对这一趋势下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有启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MOOC,中文也称为"慕课")已经风靡全球,在进入中国之后亦受到广泛关注,关于MOOC的争论也正在不同层面展开。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对于MOOC的内涵、特征和影响等诸多问题,目前需要"冷思考",进行学术层面多学科、多视角的理性探讨,进行扎扎实实的实践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于2013年10月13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MOOC:颠覆与创新?"的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来自普通高校、国家开放大学、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十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勾学荣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总编冯琳主持了此次研讨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做了总结发言。本次论坛中涉及的问题包括:MOOC的本质特征是什么?MOOC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怎样的启示?MOOC在教与学的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哪些特点?其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乃至终身学习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MOOC发展与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构建、教育服务业发展等有怎样的关联,在产业及商业模式方面显现了怎样的路径?为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哪些新的可能和探索空间?MOOC登陆中国后显现了哪些特点?在MOOC的本土发展中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与会青年学者们围绕上述话题作了热烈的发言和积极的互动讨论。我们将与会各位的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并期望得到更多的回应,看到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理论与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而言,师生在时空上的准永久性分离,使得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更加突显出来,可以说,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体现的。然而,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如何在网络学习环境建设中有效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还存在着很多困惑,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进一步引起该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讨如何在网络学习环境建设中有效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增强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的科学性,本刊和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于2005年1月19日联合主办了“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教学设计在网络学习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郝成义、电大在线执行副总经理汪启富和中央电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副主任方慕真、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博士韩锡斌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在建设网络学习环境过程中应用教学设计的做法,资深教育设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为民教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研讨会由  相似文献   

17.
彭瑛(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探寻与践行课程虚拟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调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外资源的多元融合,构建专兼结合、跨越时空的课程虚拟教学团队,是当前破解农科专业远程教育难题的关键策略。远程教育课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远程教育实践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推进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个涉及面很广泛的课题.这其中,青年学者无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进力量,远程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也更多地寄托在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以来,如何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就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课题。《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中,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许多难题有待逐步破解。鉴于此,2012年5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筹)教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在西安联合举办了以"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这次学术论坛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最近面向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校级领导举办的相同主题的征文活动为基础,十二位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校级领导,以学者身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各自对该主题的思考与学术见解。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主持。正在西安参加2012年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的近300位代表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随着远程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发展,远程教育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出现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同时,远程课程建设的理念、内容与机制等方面的诸多课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与创新,以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对远程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