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琳  周德良 《今传媒》2016,(9):114-115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量、票房、观影人次和屏幕数量持续增长,电影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可喜态势。同时,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电影产业,对电影产业链环节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互联网趋利型经济模式无法改变甚至加剧了影片题材和类型的单一的现状,爱情、喜剧、动作三大类型电影依旧独占鳌头,而作为以作品艺术性为衡量标准、拥有内容蕴涵的艺术电影,却很难在这个看似拥有广袤空间的电影市场内施展拳脚,我们不乏看到一些优秀的艺术电影甚至难以收回成本。本文试图梳理当下艺术电影的发展现况,并从中找出导致艺术电影踽踽难行的原因,对艺术电影的营销策略以引玉。  相似文献   

2.
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迅速契合人们碎片化生存现状,及其自我传播和群体传播的需要,积累了数额庞大的用户群,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社交应用.尤其是微信功能日趋完善及微信营销生态系统日渐成熟后,微信营销价值逐渐引起各行各业的重视.作为营销创新的排头兵和引路人,快消品自然成为微信营销的先锋.第一,微信是快消品核心消费者的集结地;第二,微信是快消品实践精准传播的理想平台;第三,微信也是快消品实施关系营销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微信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微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开展营销传播的重要平台。作为营销创新的排头兵——快消品,也早已现身微信营销的行列。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快消品微信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快消品微信营销总体参与度高达83%,但也存在营销传播中内容同质化程度高、传播时间比较紊乱等问题。快消品应当积极探索新的营销传播模式,如根据用户差异,开展定制化营销;根据用户关系,开展联动式营销;根据用户需求,开展满意度营销等,在微信营销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探索中国数码电视电影的多重属性、制作与传播良性前行的因素以及创建数码电视电影多元审美文化世界等问题,对中国数码电视电影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首都剧场上映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戏剧作品。英国国家剧院将这部改编自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伟大的戏剧,同步拍摄并直播,形成了一部电影,也成就了戏剧的另一个新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段文娥 《东南传播》2015,(8):145-146
经过4年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一款用户基数庞大、用户粘性极高的超级移动APP,微信营销也随之成为各行各业不容忽视的新型营销方式。就目前来看,快消品微信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微信中信息过载,快消品企业及品牌公众号在微信营销中传播的内容极易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普通用户话语权的放大,意味着快消品微信营销的可控性进一步弱化;尽管微信提供了便利的互动交流平台,却未能改变固有的单向传受关系;此外,快消品微信营销传播的内容较为雷同,表现方式比较单一。快消品企业及品牌必须充分利用微信的媒介属性,开展大数据营销、文化营销与协同营销积极应对快消品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泰国电影工业的悄然崛起,为亚洲电影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一批新生代电影人的努力下,泰国电影利用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进行本土化叙事,独有的民族文化景观在国际化的商业包装下产生了活力。文章试图从产业机制、市场环境以及电影类型特点等方面,梳理出当代泰国电影崛起的模式特点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电影业正进行着新环境下的模式转型.本文论述分析了电影业在全媒体时代的五个方面的根本变化,即从多种媒体竞争转向多种媒体融合发展、从以电影制作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单媒体叙事走向跨媒体叙事、从单一文化产品向创意、制作、宣发以及后产品开发的文化产业转变、从部门管制走向行业治理,同时针对电影业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阳 《东南传播》2015,(6):24-28
本文通过2003年至2013年中国电影的故事片年产量、新增银幕数、银幕总数、观影人次、国产片票房、进口片票房、年度总票房以及海外销售收入、非票房收入、全年电影综合效益等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内涵和产业实践的两个维度阐明华莱坞电影学的深层逻辑,通过对国际电影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提炼出对于华莱坞电影发展的愿景期许。  相似文献   

11.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结下亲缘关系。对电影的考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的运作。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如果在整个电影产业的消费一环不能成功,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投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电影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与西方审美心理特点相比,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审美特点,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加注重对"象"的整体把握与体悟。因此,情怀成为一个中国人审美不可忽视的一点。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青春系列电影,还是卡梅隆带着曾经的《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生产商所收获的效益是丰厚的,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对电影情怀的消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20日下午,由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文学系承办的“中国当下电影创作动向”研讨会在杭州紫荆花路397号云峰艺术天地二楼举行。参与者以影视文学系教师为主,浙江大学胡志毅、范志忠、刘翔、盘剑四位教授应邀与会。研讨会由吴毅(南野)教授主持,汪振城教授致辞。一、关于“中国式大片”的忧虑南野: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有这样一个背景:中国电影“金鸡奖”刚刚颁发,《集结号》再次获奖。同一部影片先后获得了政府奖(华表奖)与专家奖(金鸡奖),是否表明了中国电影学者眼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值得深思。其次是近期院线国产影片的票房涨势明显,是让许多人兴奋的现象,需要关注。向宇:首先,我简单谈谈大片在当前中国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电影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总结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对中国电影业所产生的影响,所取得的成效;并研究分析了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期望在回溯、总结与思考中,为仍在改革与探索中的中国电影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诉诸视听的具有非凡艺术感染力的独特艺术样式,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本文经多维度地深入讨论电影审美接受的现象与规律,最终强调了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艺术作品创造与艺术价值实现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接受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电影产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发行方式,新媒体电影产业因此而兴起。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出现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习惯,仅需借助手机或电脑便可以实现电影的在线观看,无须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前往电影院进行观看。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兴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媒体电影产业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影     
金珠 《视听界》2007,(4):117-117
中国电影产业“牵手”网络游戏,私募股权开始涌入中国电影产业.  相似文献   

18.
王尚 《今传媒》2015,(4):83-84
本文对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名利怪圈、偏离文化道统、盲目追求大片、电影人才流失、取材畸形、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等,并将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剖析,然后就这些问题一一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莎莎 《视听》2021,(2):18-19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冲击巨大,作为最迟复产复工的文娱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从播映媒介、网络电影、消费群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网络播映力量的裹挟中,唯有保证电影质量,把握观影群众消费习惯和心理,才能重拾往日辉煌.  相似文献   

20.
在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电网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媒体产业朝气蓬勃,同为朝阳产业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发行渠道,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实现电影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对接和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