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福珍 《新闻前哨》2005,(10):62-62
一、基层台节目主持人素质现状1.基层台节目主持人绝大多数由播音员演变或转化而来。他们既当新闻播音,也做节目主持,既做广告,又配专题,只要是与播音沾边的,基层台播音员(主持人)都得上,成为人们戏称的“万金油”。这就给基层台主持人的发展带来尴尬,也给基层台节目的设置与发展带来困难:主持人个性难以展示,主持风格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主持人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备受青睐,随之也就有了对这种广播电视节目形式的认知与评价。其中在谈到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不少人总爱拿主持人与播音员作比较,以期在二者之间列出几点不同以示区分。但在笔者看来,区分主持人与播音员不能偏离二者“质”的规定性,否则就可能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主持人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备受青睐,随之也就有了对这种广播电视节目形式的认知与评价。其中在谈到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不少人总爱拿主持人与播音员作比较,以期在二者之间列出几点不同以示区分。但在笔者看来,区分主持人与播音员不能偏离二者“质”的规定性,否则就可能走入误区。有两种情况尤应引起注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大多数节目主持人是由播音员转行的。有的当了专职主持人;有的是兼职,既做播音员又当主持人。其实,主持人和播音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岗位,二者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要求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既不是任何一个播音员都能当节目主持人,也不是任何一个记者或有某项特长和专门知识的人,都能担任节目主持人工作,这是因为节目主持人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侯晓达 《记者摇篮》2012,(10):48-49
当前各种形式的节目主持人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给广播电视宣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既有记者、编辑客串主持人主持专题节目,也有广播电视系统外的演员、知名人士来到话筒荧屏前主持各种节目。近十年来,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大量的新闻节目都在朝着主持人节目的方向发展,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主持人节目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也给播音员带来探讨这一形势的新课题。因此,播音员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以适应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要求,所以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型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节目中的主角,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我国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许多节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对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交际及其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可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言语交际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节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的播音员,播音员的职责主要在于完好、准确地将既定的内容播出,而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将整个节目作为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完成;播音员一般不参与节目的前期采编和后期制作,节目主持人则应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因此,当节目主持人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栏目时,就需要确立一定的形象风格。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美国华裔主持人靳羽西曾经说过:中国没有节目主持人,只有播音员。这句话现在看来虽然有失偏颇,但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与西方国家节目主持人在特性上的差异,即我们明显缺乏记者型的主持人。央视、省级台尚且如此,基层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节目主持人,将是一个由播音员向节目主持人过渡的参差不齐的阶段,因此,探讨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究竟有哪些根本区别,这无疑是认识主持人一个重要、甚至根本的途径。诚然,事物在两极之间一般总有一个中间的过渡地带。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亦然。如果要想就我国目前的这种“参差不齐”的现状来个一刀切,区分哪些是播音员,哪些已是节目主持人,这当然是不现实、不适当的。这里主要就“两极”意义上对不同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栏目的质量高低、受众欢迎的程度,与主持人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选择好主持人就成为各地电台、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除了向社会招聘主持人以外,也安排一些原有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因为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本身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但是二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转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转化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认识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的差别。 一、心理差异 一般意义上的播音员是指在广播电视中,以文字稿件为依据,以有声语言为手段进行宣传的专业人员;主持人则是以自已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受众,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录)全过程,是节目的制作者、组织者、播出者,是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联系人。由于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创作依据、创作身份,与受众和节目关系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初次担任主持人的播音员往往坐在话筒前不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不习惯这种播出方式,很茫然,很别扭,对一个完整的节目颇有难以驾驭之感。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性,需要经过一番调整才能改变,而调整的基础就是要对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差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电视台节目的直接体现者,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各电视台,特别是地市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各上星台和各专业频道交相辉映,给本来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台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争取更多的受众,作为电视台“形象大使”和“门面”的播音员、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主持人队伍,不仅是摆在主持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个台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蓬勃兴起健康发展至今有10多年了。关于主持人,外行人尚能说出一二三、行内却有多般的模棱,如对其与播音员的关系就有诸多争议。有人认为主持人与播音员没什么两样,播音员自然地就可做主持人;有人认为主持人是播音员的一个分支,属于播音员范畴;有人认为主持人与播音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高于播音员一等……那么它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播音员涵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广播节目以主持人直播的形式出现,还是在1986年,珠江经济台首开先河。这之后,中国广播界掀起了一阵"经济台旋风"。1991年,沈城的上空也出现了直播的声音,这一新颖的广播形式,立即吸引了听众。一时间,主持人炙手可热,参与节目的听众趋之若鹜。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也不再是高高在上,主持人别于"播音员"的声音更加平实,说话方式更加轻松自然,更易让人接受而有亲切感。另外,广播节目的内容也随之有了很大变化。与听众的互动节目增加了,比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电视节目形式有了更多的需求,各地电视台为了在新时期全媒体时代竞争中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纷纷将发展视角转向产业多元化市场经营模式上来,在此过程中,作为电视台节目核心人物的播音员及主持人在其自身角色定位与转型中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就电视台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1997,(3)
为提高节目质量,把广播办得更受听众的欢迎,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经济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音乐台、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于1996年11月联合举办了首届“十佳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最受听众欢迎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评选活动。经过近5个月的评选,评选结果日前揭晓。  相似文献   

16.
颜烨 《新闻窗》2013,(2):73-74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则是一档节目的窗户,是观众最直观的评判一档节目优劣与否的窗口和标志。当我们打开电视机,基层播音员一亮相,观众总感觉县级台的播音水平与大台就是不一样,总让人觉得有些“土”。这其中当然有化妆造型水平的高低、灯光及摄像设备的优劣等问题,但抛开这些问题单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业务能力来说,观众们往往会感觉基层播音员主持人还存在语言表达不够自然亲切,声音不够浑厚、甜美等一些硬伤。  相似文献   

17.
一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的概念,是一个争论较多而无公论的课题。这不仅因为从海外引进的“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概念,常常和播音员、记者相混,而且,我国的广播电视办主持人节目的时间还不长,经验还不够丰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身兼几档节目已经习已为常了,有的既播报新闻也同时主持节目,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一是有利于增强语音规范和语言的表现力;二是有利于增强语言的对象交流感和亲切感;三是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本文从以上角度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主持工作是广电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特殊的新闻宣传工作。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在演播阶段的组织者、指挥者,是节目与受众之间的桥梁。笔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结合本人在多年的播音、主持工作中深切体会,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直是各广播电视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节目质量,争取更多的受众,作为广播电视台“形象大使”和“门面”的播音员、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主持人队伍,不仅是摆在主持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个台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台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本文从自己的从业十多年的经历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县级台)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希望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但不追求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