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前 《新闻窗》2007,(5):79-81
由湖南卫视《超级女生》开创收视和收益奇观所引发的全国各级媒体的效仿热潮,使得电视选秀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各个电视台和企业的新宠。电视选秀一路走来无不让人注目,引人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潘曼 《新闻前哨》2013,(9):10-12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  相似文献   

3.
桂涛 《新闻前哨》2020,(3):69-71
"吃播"顾名思义即直播吃饭,早在2013年于日韩两国兴起。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借助哔哩哔哩、美拍及快手等平台,以"吃饭"为主要内容,用博人眼球等方式,呈现奇观化效果的"吃播"视频。本文从"媒体奇观"的理论视角,探析"吃播"短视频奇观化的建构与表征性,透视其表象背后文化、社会心理和商业性多种因素的纠葛。  相似文献   

4.
张帆 《今传媒》2011,(5):75-77
本文以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概念为依据,针对"电视文化"中呈现出的将"公域私化"这一文化奇观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隐藏在该奇观背后的本质是公共领域的消失和消费文化的到来,同时反思这一电视文化奇观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5.
万平 《新闻前哨》2014,(9):81-81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将法国理论家盖·德堡的奇观社会理论引入大众传媒研究,并提出了“媒体奇观”(MediaSpectacle)的概念.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为媒体文化现象,包含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群体现象等等.而与奇观概念联结最为紧密的因素则是受众.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中网络奇观的负面效应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奇观与网络奇观美国社会学者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  相似文献   

7.
李立 《新闻界》2015,(3):24-30
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是受到盖·德堡"奇观"概念和"奇观社会"理论影响而产生的。但在借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凯尔纳通过理论转化为他的媒体奇观理论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和更具可操作性的特点。其理论转化具体表现在理论层次上由宏观理论向中层理论转化、在理论焦点上由形式理论向实质理论转化、在研究取向上由批判研究向诠释研究转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媒体选秀节目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选秀形式出炉,充斥着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超级女声>叙写着收视神话,<快乐男声>也新鲜出炉,<梦想中国>打造着平凡人的梦想,<我型我秀>火热登场……各种娱乐选秀节目的热闹喧嚣、异彩纷呈,似乎是追随时尚潮流的当今人们娱乐需求下的必然结果.殊不知,民国时期,报业也曾兴起各种"选秀"活动,如上世纪30年代发起于天津的一场选秀活动曾轰动一时,惹人热议,这就是<北洋画报>所发起的"四大女伶皇后"的选举.  相似文献   

9.
邓颖 《今传媒》2010,(12):76-77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这一电视制造的"相亲盛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折射出在消费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媒体文化急速向媒体奇观迈进的现象。本文将从道格拉斯的奇观理论出发,来解读这档红遍全国的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广告主在媒体投放上回归理性,更加注重ROI回报率及整合效果。为此,飞科将延续加强与"三甲"稀缺黄金资源合作,以及硬广与软性互动合作。总体来说,就是点面结合,集中央视+一线卫视为点,区域卫视为面,实现全面覆盖。音乐当红模式创新是关键目前,音乐选秀类电视节目格外受到青睐,我认  相似文献   

11.
荣荣  王晴 《今传媒》2014,(8):10-11
麦克卢汉把媒介理解为"人的延伸",尼克·史蒂文森则认为"媒介在伸展社区界限的同时,使我们接触到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生活"。身处于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因此,本文以央视一套节目《舞出我人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节目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当下电视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媒体奇观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发展至今,综艺节目早已今非昔比,而真人秀节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态更是日益成熟,涵盖了野外生存、表演选秀、职场创业、益智游戏等多种类型。来自美国的《天桥骄子》正是一档具有独特魅力的时尚类真人秀节目,在短短的数年发展中,其影响力不断扩大,节目开播以来屡次获得艾美奖提名、文化成就奖。本文从媒体奇观理论出发,对《天桥骄子》进行深层解读,以期挖掘美国时尚类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现象以及剖析其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电视娱乐节目与电视节目造星向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年来,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以及这些节目所造就的新一代"平民偶像",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占据了电视屏幕和媒体版面,也占据了观众的视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一种漩涡式的场域业已形成,普通观众、娱乐界、媒体、管理部门以及各种学者等纷纷被"卷入"了这个选秀场之中,电视选秀节目也成为了一个传播学研究的典型范本.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超级女声"掀起选秀热潮开始,大批量的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节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在选秀节目度过"七年之痒"后的2012年,浙江卫视与灿星传媒联合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整个夏季中国大地上最"火"的声音。2013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又将启动,仍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持续关注,是什么原因让它的火爆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今年呢?本文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为基础,进一步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其成功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概念为依据,以"电视文化奇观"为研究对象,对其"现代神话"的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策划性、消费性、符号化与类型化的特征,并阐释了其在当代中国出现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短视频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社会上出现一波短视频传播热。本文基于凯尔纳"媒介奇观"理论,试图从短视频热潮这一奇观现象的呈现特征和文化解码两个方面阐释这一充满碎片化时代特征的媒体奇观,借此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7.
徐珍  项盼 《视听界》2012,(6):19-23
2012年夏天最热门的电视节目当属《中国好声音》,它的巨大成功将已显疲态的选秀类节目,再一次推到了众人瞩目的位置。同期,全国电视频道中有超过10档同类型的音乐选秀类节目,网络流行语"这个夏天椅子很忙"生动反映了选秀节目残酷竞争的现状。电视媒体已经在着手准备明年电视节目的创新和改版,怎样才能避免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地面频道和城市台如何在资源和覆盖不对等的情况下,开发出有自身特色又能创造收视率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王炜 《今传媒》2015,(2):65-6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新的工具及实践彻底颠覆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网民群体参与新闻生产的过程,使网络新闻生产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本文尝试借用"媒体奇观"理论对网络新闻生产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与解释,认为这种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对"媒体奇观"的再造。最后,文章分析了网络新闻生产背后的社会心理、场域规训和媒介素养等三大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皓 《大观周刊》2010,(41):66-67
近几年来,各大电视媒体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笔者在本文中,将基于政治学的角度,结合“电视选秀”进行分析,探讨大众娱乐、政治营销等问题,进而思考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已播出四季的"现象级"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亲子互动类节目奇观化特质的社会文化显现。在文化消费语境下,这种特质表现在奇观的视觉化建构和情节建构中,主要包括了视听盛宴的营造、"标签化"人物的塑造、"逆转性"情境的设定以及"亲民化"的讲述风格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虽然奇观化使得《爸爸去哪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但在奇观化的叙事方式下,儿童却成为了成人社会规则下和成人话语体系下媒体和受众的消费品,甚至沦为市场的卖点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