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苏东剧变后,在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其中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探讨特别引入注目。本文概括了国外学者在探讨“市场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作者提出,所有这些突破包含着真知灼见,有些观点即使目前不能完全赞同,但也可以从反面、侧面启发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伯恩斯坦“股份制中性论”虽受到列宁端国主义论》的严厉批评而在社会主义各国绝迹,但它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却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从第二国际演化而来的欧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则对之推波助澜,加以利用,这种情况与欧美各国迫于社会主义压力而重视对马恩著作的研究有关。美国当代著名未来学家贝尔就说过:“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兴趣根源必然是马克思。”[1]《资本论》第3卷第对章对股份制“两权分离”及其财产社会化的论述成了许多社会党人和西方学者的灵感之源。这样,当社会主义处于高潮期时,在股份制发达的欧美国家便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3.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种思潮,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从理论上说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可以兼容的,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4.
伯恩斯坦虽"股份制中性论"受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严厉批评而在社会主义各国绝迹,但它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却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从第二国际演化而来的欧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则对之推波助澜,加以利用,这种情况与欧美各国迫于社会主义压力而重视对马恩作的研究有关。美国当代名未来学家贝尔就说过: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侧记陈志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1993年11月3日至9日在深圳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国家教委社科中心、深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共广东...  相似文献   

6.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主张"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学术思潮.其中的一些观点或见解,对于我们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全新的课题,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切入,比较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这两方面的异同,于对比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系统所处的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革,教育系统自身也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又艰难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时间历程恰巧与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大体同步,从而使得我国的教育经济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时代变迁的烙印,经历了由最初引进和模拟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机械地计量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论证教育的经济价值,到后来越  相似文献   

9.
在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西方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而苏联东欧计划经济体制则全面衰落。这种现实迫使人们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正是以这种认识为起点,同时抓住时代主题转换提供的机遇,中国逐步走向了市场取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大胆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它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主社会主义为何受到国内一部分人的热捧?又何以在东欧、西欧、前苏联传播泛滥?其中有深厚的社会历史、经济、阶级和认识论根源。民主社会主义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在中国搞民主社会主义既没有历史的前提,也没有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多元的,甚至可能是相互冲突的。要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能够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形成科学、统一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得到调适和整合。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主体需要又表现为各种利益.而怎样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牢固树立和大力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 1979年底到 1984年 ,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 ,这一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的基本思想 ,从根本上突破了社会主义要实行计划经济的框框。第二阶段 ,自 1984年到 1991年 ,即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巡前夕 ,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即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 ,即 1992年 ,从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到年底的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争论的热点。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大体经历了解放初期的“利用论”,1958年大跃进后的“发展论”和文革时期的“限制论”。他的商品经济思想是正确与错误的胶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修正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商品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必须面向世界,对不同的众多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主要流派、观点及评价,比较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异同,借鉴他们的合理因素.要在全球化视野下,在借鉴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待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论原则,决不能不加区分地照单全收,而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保持辩证的科学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理论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讨。一是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涵义并进行恰当的描述;二是探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第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讨论如何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在该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热衷于讨论市场经济,却忽视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和界定。为了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互兼容,在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的条件下,直接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可以随意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儒家“贵和”思想的精髓是“和不弃争”。它既强调合谐与合作精神,又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流,提倡当仁不让的争的意识,并应以和的原则和方式来规范争。儒家“贵和”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运作有着积极意义,以和济争、和争互补,可以促进市场竞争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文章还提出“协和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优化模式,它具体表现为:微观的争与宏观的和的结合,内和与外争的结合,此争与彼争的结合,同一过程、方面争与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特定经济条件下,以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新体制的各种机制功能,对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商品论”不能成为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支柱冯宝兴编者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议颇大的问题。本刊上一期刊发了三篇观点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的文章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表示关注,并希望我刊狩这一l刁题深入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蒋琦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提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种经济形态的考察与剖析,特别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市场经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这个崭新课题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开始探索阶段,许多问题尚未取得共识。但它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与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至为密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确定改革的目标模式,又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关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