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化经济新闻是指和专业的经济、金融类媒体的经济报道方式相对的,"面向大多数社会成员传播的新近变动的经济信息"(引文出自<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大众化经济新闻的特殊性首先是由"经济新闻"的内容属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大众化"的受众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3.
巫晓雯 《传媒观察》2004,(10):43-44
进入新世纪,我国喜事连连。2001年,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2002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上海顺利召开;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以期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新时期经济新闻发展历程简略回顾   1、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局限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新闻形成了的一定的新闻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其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计划经济体制究竟给经济新闻带来了哪些局限性呢?“其突出的表现:一是经济报道的单一性;报道以生产为中心,偏重生产对流通、消费的决定作用,忽视流通、消费对生产的能动的反作用,总之,对市场的作用、功能很少触及。产品、产值、利润是经济新闻的‘晴雨表’,车间——工厂——生产是经济新闻的‘循环圈’。这种单一性造成经济新闻的枯燥…  相似文献   

5.
张小南 《中国广播》2003,(10):53-55
  相似文献   

6.
7.
经济新闻尽管不乏优秀作品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程式化、说教型的训导式宣传方式 ,以及简单化的经济新闻 ,仍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报纸和广播电视上。经济新闻太硬、太单薄、太呆板 ,受众抱怨 ,记者和编辑也苦恼不已。要让受众“喜闻乐见” ,就必须讲究宣传方式、提高引导艺术 ,必须软化经济新闻 ,让经济报道更生动活泼。一、增强接近性 ,使经济新闻与受众“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每个人的利益越来越紧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 ,受众对市场、对经济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加强。面对这种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新闻评论变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学 《新闻界》2007,(1):133-1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大,从而使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量的财经新闻报道为受众带来丰富的财经信息,并影响他们的各种投资理财行为。  相似文献   

9.
10.
杨金萍 《青年记者》2006,(12):29-30
经济信息越来越成为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吸引受众、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其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重要宣传报道方式,传播经验,匡正祛邪,或褒扬,或儆尤。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新闻在实现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功能之时,更要充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传递经济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但长期以来,不少经济报道内容呆板乏味,缺乏可读性、鲜活性,以及报道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等屡见不鲜。因此,经济新闻难写,而受众对一些肤浅的经济新闻也不欢迎,使读者群受到一定限制。经济新闻在报道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恰恰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可读性的“拦路虎”。本文从提高经济新闻报道写作的可读性入手,探讨了写作经济新闻如何走大众化之路,以及如何让新闻更具接近性和亲和力,以期经济新闻的写作更能体现民生民意、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13.
李文 《视听纵横》2005,(3):24-26
目前,电视经济新闻是各家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如何在短短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做出言之有物,又通俗易懂的解释,以确保媒体宣传效果的有效性,是电视经济新闻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报纸靠读者生存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与必然,面对这个现实与必然,作为党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权威,发挥自己的指导性,党报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文学历来密不可分,二者起源的一致性表现在对信息的交流和使用上,而协同性则表现在新闻与文学之间对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经济报道越来越关注,对经济报道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让受众喜欢经济报道已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笔者就实践中亲身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陈江 《记者摇篮》2004,(11):24-25
尽管“深度报道”被众多纸媒当作竞争的“重型武器”。但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有深度的报道却并不多见。也就是说,深度报道的附加值比较低。深度报道应“深”在哪儿?怎样才能“深”挖下去,体现更多的附加值?这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报道的采集、创作和传播能力。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实质上是对新闻信息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面越广,延伸度越长,深度报道的附加值越高,从而保证深度报道的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20.
马艺  陈娜 《新闻知识》2005,(3):11-13
百舸争流帆竞发 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以及受众市场需求不断催生的历史条件下显得更为活跃。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和参与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完善而逐渐升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个人对于经济活动的介入形式越来越深刻和宽广,人们需要从更多的地方关注财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