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同志,大都对那段经历怀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那战斗的年月是令人难忘的……从1940年10月到1947年3月,这七年间,我曾两度在《新华日报》工作。第一段是从1940年10月到1944年10月,第二段是从1946年2月到1947年3月。中间有一年多在延安。这七年,是我从二十六岁到三十三岁的时候。1940年10月,我从湖南地下党调到重庆。博古同志(当时任南方局组织部长)和我谈了话,分配我到《新华日报》接手报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上,1935年到1948年的延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13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石,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延安精神得以形成。温济泽是1938年初到延安的,1947年3月才随延安台战斗转移,撤离了延安,所以他基本上经历了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1946年6月,温济泽担任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的首任主任,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开始了自己的广播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在广播领域先后从事管理、业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温济泽,一直在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着延安精神,即使在备受磨难的文革期间也不曾放弃。延安生活是温济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温济泽的世界观、新闻观,影响着他的广播思想。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创造了名的延安精神。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进一步开展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4.
作为有着特殊历史地位的革命圣地延安的《延安日报》,怎样搞好庆祝建党80周年报道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前,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抗日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华民族摆脱奴役而奋发振兴的领导中心。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年,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埋葬蒋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8日,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60周年纪念日。这篇光辉的著作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而写的。张恩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四方面军,当过通讯员、交通员,参加过长征。1937年在陕北任警卫班副班长,后调到延安任中央警卫营通讯班长。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的编辑同志约我给“忘年交”专栏写点东西。 我想了又想,决定向青年朋友交心:谈谈我终身难忘的一段思想改造的经历。 战火的洗礼 我今年75岁了。从15岁(1937年)加入党的战斗行列算起,在革命征途上,我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 我1938年到延安。1945年1月,我调到《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当随军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记者生涯。战争年代,我作为一个随军记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相似文献   

7.
(一)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它从1931年11月7日诞生在中华大地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江西瑞金的一座茅屋里,经过长征,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通讯社”,到今天发展成为具备相当规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阔步走向世界;它从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以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发报机、收报机装备自己,向沉沉的中华大地发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声音,到  相似文献   

8.
冯林龄这个人,延安大多数平民百姓是不认识的。但知道内情的人都十分怀念他。因为在延安人民最困难的时期,冯老说了延安人民想说的话,给了延安人民巨大的支持。 1977年,虽说“四人帮”已被打倒,但极左思想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延安的“革命”气氛仍然很浓,人民群众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糠菜半年粮”仍是大多数农民的真实生活水平。当时的地委、行署给省上、中央的报告中说:延安农民年平均口粮在三百市斤原粮以下的,占到三分之二。恰巧这时,冯森龄同志从新华社广西分社调到陕西分社任社长。他从1936年到1946年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0年,对延安人民感情很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言延安时期是一个宽泛的时空概念,时间上指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党中央东渡黄河离开延安,空间上指此时党中央的活动区域。延安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但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十三年中探索着革命的步伐,指引着革命的方向,成功实现了长征以后的壮大和逆转。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的红25军,开始了孤军长征。红25军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经历了血战独树镇等著名战斗,成为长征中人数最少、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鲜为人知的是,这也是一支被称为“童子军”“娃娃兵”的队伍,当年的战士们只有十三、四岁。在红25军长征81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回望这段历史时,他们铿锵有力的历史足音犹在耳边回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言延安时期是一个宽泛的时空概念,时间上指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党中央东渡黄河离开延安,空间上指此时党中央的活动区域。延安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但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十三年中探索着革命的步伐,指引着革命的方向,成功实现了长征以后的壮大和逆转,陈毅赋诗云:"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清凉山  相似文献   

12.
“七一”前夕,李银桥首次重返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参观访问,受到延安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李银桥今年65岁,他这次来陕西是应华山机械厂的邀请,专程从北京赶来作报告的。从1947年8月到1962年4月,李银桥曾为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伟大的延安整风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这一次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从延安开始,推广到各个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一切党组织。如果想找出延安整风的一个范例,《解放日报》的改版,也许可以算是比较具体和生动的一个了。延安整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思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列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著名的报告《改造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8,被誉为"大众哲人".艾思奇1932年初到上海,1937年8月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在上海生活战斗了近六年的时间.这是艾思奇革命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激情到理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是其从一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士重要转折的六年,代表作《大众哲学》正是在上海时期完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走进艾思奇在上海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万源市竹峪镇人谢朝均,1932年参加红军,当时由熊国炳带到通江县加入到红四方面军11师,在四川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到延安,后派到抗大学习,结业后到山西五台山参加对日作战,眼部中弹受伤,伤愈后因视力下降不能继续战斗,经组织批准退伍回到通江县洪口区和  相似文献   

16.
林子 《新闻世界》2006,(2):38-39
一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老红军,从2005年底起再次从江西赣南踏上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同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着的人,所以,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颐养天年,而要再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编按]  相似文献   

17.
正选择到延安当红军,丁玲无怨无悔,在延安的十余年承载了这位著名女作家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的非凡经历。对延安向往已久早在1932年2月,丁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担任左联党委书记。1933年3月14日下午,丁玲在家里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于南京。1936年夏天,丁玲终于和党取得了联系,逃出南京。1936年11月,丁玲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为了欢迎丁玲的到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丁玲举办了最高规格的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毛泽东一进窑洞就问,我们的女作家在哪儿呢?丁玲听见一口纯正的湖南话,就知道这人是毛泽东,迎了上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著作外文版有关数字据有关资料记载:毛泽东著作译成外文的第一本书是1945年在延安出版的英文版《论联合政府》。从1964年到1973年,我外文出版社共出版《毛泽东选集》1—4卷各种外文版42904554册。从1959年至1979,M由外文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20.
周扬自二十多岁就步入左翼革命阵营,担任“左联”党团书记,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作为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人,周扬一直为毛泽东所倚重。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周扬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并被称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解释者、执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