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制度主义以制度为中心来考察历史。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反对把个体行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新制度主义又可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相似文献   

2.
制度研究是政治学的基础。新制度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全新理论,绝不是旧制度主义的简单“回归”。本文回顾了政治学中的旧制度主义,在论述新制度主义产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对旧制度主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个理论流派.目前,它已在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两个层面上,试图勾勒出西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完整画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什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解决了政治学中的哪些问题?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为治理理论在公共事务治理实战中的运用提供了一种途径,推动了治理理论的发展。制度分析框架及其方法作为新制度主义途径下治理理论的典型,为公共事务的治理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模式。当然,治理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制度主义因其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独树一帜,并与以比较方法运用为学科特征的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两者共同的研究旨趣与问题意识使得他们之间围绕制度的重新发现、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以及中层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实现了紧密的结合,解决了比较政治学在行为主义范式下面临的困境,从而推动了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视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整合的必要。在理论运用上,我国学者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整体性政治经济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制度建设。在理论研讨上,我国学者主要是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观相比较,并提出了区别于新制度主义中层组织决定论和个体行为偏好决定论的整体主义的制度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7.
2007年末涤荡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地区主义极有可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解释地区主义的政治学理论根植于地区主义的发展进程.通过系统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的演进逻辑和持续改善,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 《教学与研究》2005,1(3):52-58
国际制度研究在早期阶段具有形式或法律的制度主义的深刻印记,在研究方法上属于旧制度主义的范畴。行为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国际机制”概念的提出为新制度主义取代旧制度主义创造了学术积累上的必要条件。当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就解释行动的基本逻辑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属于“预期结果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则属于“适当性逻辑”,但就历史观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认为历史总是有效率的,历史制度主义则将无效率的历史带入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理解政治组织的行为,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描绘出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它所关注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组织从三个层面被“嵌入”中国高等教育“组织场域”:社会规范层面主要由教育部所制定的强制性政策法规进行构建;社会关系层面在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博弈、独立学院与普通民办高校的博弈及地方政府的“推力”下进行构建;文化一认知层面通过“嫁接”公办高校与坚持“非营利性”组织两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制度要素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工具,新制度主义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关于制度分析的更为统一的语言。尤其是在关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描述和研究路径上,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予以了比较教育研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Universities are under stress and pressures to critically evaluate and reform curriculum and the way learning and teaching are implemented. Tensions appear to exist among the external pressures, the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daily operations that are often conflicted and appear to work against coherence and depth in courses. In this study, the course design and approval process of Regional University was examined in light of four areas of need identifie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literature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s (policies, regulations and guidance to course developers) reflect these. It is argued that knowledge about such a process is of considerable value for quality institutional practice in the sector.  相似文献   

13.
资源依赖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组织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流派,前侧重于从组织的权力策略和能动性入手.后更重视组织为什么相似以及制度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两个沆派皆有其不足之处,怎样将组织的能动性和制度化的制约性结合起来,对于研究中国的组织问题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上)——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现代大学与 19世纪传统学院在组织与管理上有根本的不同。 19世纪传统学院规模较小 ,以联系紧密的学者学生共同体和经验管理为基础 ;现代大学规模较大 ,以科层制和专业化管理为基本特征。院校研究是在大学由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转变过程中作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参谋而出现的。可以预见 ,在中国由精英经大众走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中国大学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也会需要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15.
依循院校研究组织发展的历时性,结合院校研究组织的建制方式及其在院校管理实践中的职能、特征、目标追求,文章将院校研究组织划分为行政型、学术型、综合型和独立型四种类型。以院校内部组织管理为切入点,我国院校研究组织主要面临院校决策者科学决策意识淡薄、院校研究组织职能定位模糊、院校组织管理结构封闭单一等问题。促进我国院校研究组织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院校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意识,优化院校研究组织结构,构建合理的院校研究评估机制,提高院校研究专业化水平,以及推进院校内部组织协作关系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盂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为攻以德”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仁政”学说.本文从“仁政”的含义、盂子实行“仁政”的具体主张、“仁政”学说的理论意义三个方面对孟子的“仁政”学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扩张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主题,出现了很多解释教育扩张的理论,这些理论能够解释单个国家的教育扩张现象,却难以解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扩张现象。新制度主义通过教育扩张的长时段量化分析和深度的比较历史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性的扩张,教育扩张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趋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不少问题,导致其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以及成绩考核指标等方面探寻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novation is a key goal of many tertiary education and distance learning provider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how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designers across three New Zealand tertiary institutions worked to innovatively achieve teaching goals. A longitudinal design using the Cultural 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 (CHAT) framework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innovation in online course design. Data included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of practice, and publicly available institutional documents, which were coded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Peer relationships and institutional technologies were significant in enabling staff to work innovatively. Constraining factors included high workload, research pressures, lack of time to experiment, and limited technological suppor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al policies and teachers’ goals in innovating were noted. This research has relevance to those working in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settings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and government policy on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