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大量的习题训练学生,意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缺乏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能力立意的高考中较难发挥出较高水平.本人认为化学习题课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知识情境意识和提高学生辨认情境中所含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船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地寻找和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寻找各种解法的过程中,达到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并领悟知识间的联系与变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若用物理知识和初等数学知识求解,往往很困难,甚至不能求解.在新课程中,导数的知识已成为高中数学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高考数学的考查内容.因此利用导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将会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就此作一讨论.(例题略).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号的方法有多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好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课堂教学不能光有激情光有乐趣,还应扎扎实实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并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起导的作用,不失时机地归纳总结,使学生一连串的课堂活动和思维火花巧妙地转变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并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成了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试就“球的面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个人的看法.1以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引入新课,不应是一种机械的程序,而应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识的出现不突然,而是旧知识的自然延…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基曾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其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应用结论,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体会数学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数学的概念、性质和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是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最好材料,如何运用这些最好的材料、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去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某个知识难点最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以实现对新知识的顺应或同化,并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复习课的教学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复习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回忆和巩固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考试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命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及时编制知识、方法网络,是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的必要途径.如果我们还能在数学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不断地强化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就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3.
爱迪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科学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刨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生疑.把学生带进精彩的广问题空间.让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并积极主动去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策略的水平远远不如一般的学生,他们缺少问题解决的经验并且头脑里没有清晰有序的策略知识.可见,在占有相同知识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经验”和“有序策略”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与实验,笔者发现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一种学生“说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也就是说,问题和情境的关系中,“问题”是核心的,“情景”是辅助的,“问题情景”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笔者在“光的衍射”一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邵青 《中学理科》2007,(8):73-74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来授“渔”比授“鱼”更重要.我们平时的教学缺少学法及训练指导.学生库存的知识像一潭死水,用情景和信息无法激活,这是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所以习题教学需要教师变换信息、点化过程、梳理知识.让学生透视知识的条件内涵,多角度试探解决同类问题,使知识结构化、条件化;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主动检索出有用的方法技能,在解决问题时能熟练自动地呈现.下面就我在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谈几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忠 《广东教育》2006,(12):37-38
课堂提问是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转化为问题,通过教学双边交流、互动、传递、反馈,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问定位为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经验的输入变为知识在自己经验中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几何光学中的动态问题是指在几何光学知识的范围内,物、像及光学器件的平动、转动和振动问题.这类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综合运用了光学知识、运动学知识和几何知识,是力学和几何光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对几何光学动态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注重对物理情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雄华 《中学理科》2007,(10):56-57
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的讲解也是如此,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可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知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态度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在例题教学中应抓住哪些环节,才可能使学生在应变策略、探究问题的能力有稳步的提高呢?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