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吴世常《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取唐代至近代“七言绝句中影响较大者”二十人之诗注释和会评。钱谦益一组十六首是其中之一,钱诗上承杜甫、元好问等,下开清人论诗诗的基调,影响甚大。由于受体裁和韵语所限,以及吴书的著述体例,对钱诗“辑注”产生诸如漏释、“谬误”和未明作意等问题,本文或补笺,或质疑,愿与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学发展到清末民初以后,乡土观念逐步加强。清末民初江西人胡焕有《论西江诗派绝句十五首》,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论诗绝句论述了文学史上江西籍重要诗人诗作,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江西诗歌史。本文对这组诗的内容作了笺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杜牧、李商隐、姚合、许浑、马戴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以期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化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论诗三十首》容量大,气魄大。三十首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首尾一贯,组织严密。在第一首诗中,作者以“疏凿手”自任,旨在继承和发扬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正本清源,别裁伪体,使诗歌创作泾渭分别,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对钱起、朗士元、柳宗元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胎孕于诗性文化的中国古代文论,就其语言方式而言是哲理诗,就其义理铺敷而言是写意画,《二十四诗品》则是她的诗眼画境。司空圉既是以诗画一体的八思厦言说方式传中国文论“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是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而将中国文论渡往“象罔”之境。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异哉,表圣诗品得诗性文论之玄珠。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可采用"多诵读—找诗眼—品诗情—明典故—悟诗境"的方式,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刘炜评的《半通斋诗选》是一部情怀毕现、个性鲜明的旧体诗选集。要而言之,其个性表现有五:常在“诗酒相娱”的文字形式下,灌注了颇为饱满的情感与形象意涵:大小事皆可入诗,少难言之隐,多必达之能;善于旧典新用和新典活用,有书卷气而不掉书袋;美而不谀,不失风雅之旨;善于揽镜自照、反躬自嘲和会心自乐,时见幽默风趣的精神格调。作者在对诗坛前贤的转益多师中,已经大有所成,但尺以更高要求,还须在多元整合师承所得的基础上。找到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玉台新咏>专收表现男女之情及与女性有关的诗歌,所谓"但辑闺房一体".但其中尚有不涉"闺房"者,可谓之别调.<玉台>别调与常调之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男女之情以外更为宽泛的情感;二是对世态风情的反映较之常调更为丰富.将常调与别调一并观照,才能认识<玉台新咏>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的有着“纯诗”品质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平淡美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被许多诗人所追求。平淡的诗歌易中见深,淡中藏浓,具有自然圆熟的功力,没有多方面的深厚素养很难企及。平淡之所以被认为是很难企及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自然天成、大巧若拙而又含蕴深厚的风格特征。这种看似毫不经意的随意挥洒,正是诗人高深艺术素养和过人观察力的体现,它给读者的审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9.
诗的源与质是契合的。诗起源于民间,并在劳动过程中体现诗的本质,即愉悦心情,是行为过程中律韵和谐的语言表达。诗在现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是随源而行,依质而生。  相似文献   

20.
汉代史著如《史记》、《汉书》常引用传中人物自己所作的诗歌来增加表达效果,这些自作诗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场合,很好地体现了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心境情绪,具有史家笔法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人物自作诗多由"事象"感发,大部分是悲剧人物在困境中发出的悲鸣。史著中引用的诗歌往往能与历史叙事相互交融,起到诗史互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