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艺术方法,描绘了顿河哥萨克在两次革命大动荡时期走向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悲剧冲突.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对俄国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全体人民走集体合作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土地改造与长期在经济上享有特权的哥萨克的当前利益发生冲突,哥萨克为维护自己狭隘的利益,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他们顽固地认为“哥萨克的道路和失去土地的庄稼佬的俄罗斯的道路,和工厂工人的道路是互相冲突的,”因而“要和他们  相似文献   

2.
哥萨克是俄国的特殊群体,其特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宗教根源。长期的征战厮杀环境造就了哥萨克社会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荣誉感和冒险精神,也培养了哥萨克对马的特殊感情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促成了哥萨克在宗教信仰上的偏执,对哥萨克喜欢冒险、尚武好斗、热爱自由平等、爱慕虚荣、自恃优越等特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16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末,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将哥萨克自由群体变成独特的军事阶层。17世纪上半期前俄国政府雇佣哥萨克为其打仗、驻守边防,成为俄国的雇佣军;17世纪60年代起,俄国政府迫使哥萨克臣服于俄国沙皇,成为俄国对外殖民扩张的非正规军;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通过颁布哥萨克管理条例和建立哥萨克军区将哥萨克纳入俄国行政管理体系,哥萨克成为俄国一个独特的军事阶层。哥萨克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4.
哥萨克与俄国农民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17-18世纪俄国农民战争的研究,国内外史学界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哥萨克在农民战争中的特殊作用,似未引起我国学者的充分重视.为了加深对俄国农民战争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人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哥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两位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历史上,哥萨克人英勇善战,在多次战争中奋力抵御外来侵略者,是国家领土的保卫者;哥萨克人是具有冒险天赋的领土开拓者,为俄国新土地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哥萨克人敢于为自由向强权发起挑战,是俄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此外,哥萨克军团在对外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也曾给所占领领土上的居民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他们还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文章试从开拓者、保卫者、起义者、侵略者四个方面对哥萨克扮演的历史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哥萨克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康得拉季·阿弗拉斯叶维奇·布拉文(约1660—1708年)是俄国1707—1708年顿河起义领袖,这次起义又称布拉文起义,苏联史学家称它为俄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农民战争。布拉文以果敢、刚毅而著称。在1707—1708年的顿河起义中,起义军占领了顿河地区首府契尔卡斯克,布拉文被选为顿河哥萨克军统领。当时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六万人,席卷了乌克兰部分地区和俄罗斯南部、中部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是前苏联建国后的第一代作家。他因“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①,曾荣获196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顿河诗史”以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习俗为题材,提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卫国战争等历史阶段的顿河哥萨克生活和斗争的生动画面,包括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史诗巨著《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和其它作品。其中,《静静的顿河>是“顿河史诗”的中心篇…  相似文献   

9.
《静静的顿河》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悲剧性史诗,同时它又堪称世纪之交俄国哥萨克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民间宗教文化因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文章通过对小说中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描写中宗教隐喻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小说文本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有两位大师名垂后世:一个是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的普希金,一个是被誉为“俄国文学的顶峰”的托尔斯泰.两位文学大师分属于俄国文学“黄金时期”的两端,都是俄国上流社会的叛逆者,真理的追求者.然终其一生,普希金仅仅在发现了“多余人”之后便倒在枪口之下,托尔斯泰则以“仟悔贵族”身份带着迷惘出走而逝于旅途客站,追求与失落便成了两位文学大师的起点与归宿.而作为文学家,两位大师均以其不朽的艺术形象纪录下了自己的思想探索轨迹.这里,本文就普希金与托尔斯泰的早期名作《茨冈》与《哥萨克》中的两位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探其“同质”与“异趣”,并从中对普希金与托尔斯泰早期思想探索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