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鲍德里亚认为女性身体消费作为符号消费的一种,体现了消费的符号化和系统化。这种消费的流行既与女性及女性身体的解放有关,也与身体本身具有的功用性——美丽和色情相关。如今,越来越体系化的消费正在主导我们的生活,深入解读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女性身体消费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关于身体的文化意义的论争较为热烈,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问题更是关注的中心。被许多研究者所指认的消费文化进一步物化了女体的现象,恰好是女性在消费文化中确立自身主体性的时代特征。女性的身体/生命活动正成为一种更具主体性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女性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的身体成了最美的消费品。许多研究者认为,女性身体是被建构的,是权力的结果,对这一问题,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社会,女性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女性的身体成了最美的消费品。许多研究者认为,女性身体是被建构的,是权力的结果,对这一问题,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  相似文献   

6.
身体消费成为彰显符号消费的典型消费方式。身体消费的流行循着“生产—传播—认同”路径。其运作过程内隐着商品符号和身体符号的双重符号逻辑。大学生热衷身体消费,是认同危机与追求自我、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共同影响下的产物。过于追求身体消费,导致了虚假需要与过度消费、区隔再生与身份成层、身体异化与内心空虚。教育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构符号消费逻辑,重建合理消费意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消解不良消费倾向;减缓认同焦虑,促进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古诗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多少年来,长考不衰。2002年,可以说是古诗鉴赏考查的分水岭:一方面,考查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客观选择改为主观表达,另一方面,赋分不断加大,由3分增加到6-8分。为应对这一变化,提高高考古诗鉴赏的得分率,广大语文老师不懈努力,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介绍古诗鉴赏的答题要领,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得分仍普遍不高。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女性而言,身体美学的现实意义无比重大。在消费社会,时尚的女性们,她们美丽的身体正遭受来自他人和自己的无形戕害。她们塑造并经营着身体美学,展示着美丽的风景,而这些风景背后无非是商业的机巧。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体对女性身体美学的热望总离不开男性视点。女性身体美学沦落为美丽的商品,沦落为大众媒介的欲望化对象,为他人制造视觉快感。被时尚耳提面命的女性身体,无法伸展原有的自然美丽,而受困于大众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9.
我们当今处在了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命名的时代,譬如全球化时代、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等等。在这若干命名的名单中,还可以有“消费时代”这样一个命名。  相似文献   

10.
重读女性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身体写作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土壤上重要的蔚为壮观的文化事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论文选取了女性身体的视角。通过对男女身体的本质差异性、女性身体作为异己存在的历史记忆和女性身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颠覆性三方面问题的细致探讨,揭示出当下重读女性的身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女性身体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非乐节用"观是墨子针对消费提出的重要理念,以此观念运用于当代女性消费,可产生正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非乐节用"对现代女性无度消费起到了批评和劝解作用,但是从女性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墨子的"非乐节用"观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李建平 《海外英语》2012,(14):281+283
This is an observation by the daily deliberation of China major consuming force-female,which should be a great master piece.Because of the not-in-depth study and analysis,I can only put it in the air as a clue for further research by experts.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1):53-55,65
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友工在《中国律诗美学》一文中提出了“镜像”效果说,这对于重新理解传统的近体诗声律,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西方批评式解释,因而对于美国当代的汉学研究产生了影响。但是高友工发现了一面镜子,却没有找出是谁放置了这面镜子,所以“镜像”论并没有揭示出声律的本质特性。中国的声律实际上体现了道的演化,它表现了律诗平仄的内在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哲学层面,意象是一种隐喻的话语方式。意象天然带有“文学性”气质,它必然是一种智性的运思、情感的节制。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营造意象的高手。镜子,在中西诗学中都是重要的象征物。“现代派”通过笔下众多的镜子意象,发掘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也与西方的“现代派”诗学主张达成契合。镜子,成为中西诗学交汇的节点。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诗歌以躯体写作作为话语建构的支点和逻辑起点。躯体作为她们最后的领地,既是对抗大工业社会和陈腐理念双重挤压的手段,又是抵抗男权秩序、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基点。女性诗歌本中的躯体意象主要有四种: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体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通过对女性诗歌本中躯体意象的考察,发现她们的私设话语既体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又规避了人精神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淡化、张扬与超越是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存在的一个二律悖反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矛盾中共同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在女性"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的互动中,女性诗歌建构着更加合理和谐的、与男性真正平等对话的女性话语方式和诗歌体系.  相似文献   

17.
拉康镜像理论对幼儿主体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前教育应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主体的形成需要经历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与俄狄浦斯阶段,最终形成具有"想像界""象征界"与"真实界"三个层次的主体结构,其实质是个体在与他者交往互动中不断以他者的评价与自我的反思为参照建构完满的理想自我的过程.幼儿教育应重视儿童主体诞生的痛苦方式,关注他者对儿童主体形成的解放力量,超越主客二分的二元思维模式.在建立主体间性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