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城市之一,常州市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和人力资源能力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韩冰清 《教育探索》2008,3(4):20-2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大学校园和谐的体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又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条件。为此,高等学校必须从树立和谐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办学实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段玉林 《云南教育》2008,(17):30-32
和谐,是人的发展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问题就是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优先发展重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莉 《天津教育》2007,(2):42-42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高校构建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主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完善程度。和谐高校构建的目标是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拟在分析大学和谐校园、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其内涵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把和谐延伸到校园,就是使学校这个特殊组织呈现协调有序的发展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指出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校园组织结构的协调,也需要"人的和谐"。建设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特别要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实现学生的和谐、个人素质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有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要由和谐的班级组成。班级是青少年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很大的一个小“社会”,因此,建设和谐班级至关重要。和谐班级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我们认为,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准则,和谐班级具有整体性、个性化、相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郝榆生 《西北职教》2007,(11):20-21
从"礼之用,和为贵"到"天下为公"、"环球同此凉热",和谐一直是国人追求的社会理想,它是一种秩序、协调、融洽、和美,表现为关系融洽、公平自由、发展均衡以及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引领人的成长这样的双重价值,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启迪心智,更重要的是能否给予学生一份温情的引导。因此学校教育也应该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和谐观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的和谐观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庄子和谐观中所蕴涵的追求"天和"的平等精神、追求"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却又包容着进步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选准着力点,从这些着力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要全面发展,教育是关键的一环。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就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等进行探析,强调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目标、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学习领会党中央的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当今中国诚信危机的事实,分析了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诚信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含义出发,多个层面论述诚信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凸显了和谐社会中诚信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在总体和谐的前提下,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发展失衡:一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关系不太协调.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纠正区域发展失衡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加强区域发展的各种手段和条件,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三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原则、促进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因此,从伦理学入手就能强化社会公德的基础,而今,公民道德滑坡,道德秩序紊乱,加强公民道德势在必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伦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与社会这个大系统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起着基础作用.并且教育通过保持系统内部的和谐以及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和谐,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发展的一个探索阶段,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本质上一脉相承都体现党执政为民,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是贯穿毛泽东社会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一根红线。深入研究和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