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川鄂 《新闻前哨》2008,(11):47-47
尽管我不是武汉人,但已经在武汉生活了20多年.我算是一个较为深刻的“武汉观察者”吧。在我写过的诸多有关武汉的文章中,曾将武汉定位为“世俗与庞杂”:在为一家杂志撰文时,我也曾以“何为世俗生活:以武汉为例”为主题。  相似文献   

2.
按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主两翼”媒体发展战略,“一主”就是报纸;“两翼”。一翼是期刊方阵,另一翼是电子媒体。《大武汉》作为期刊,是集团媒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要争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张能够让武汉人感到骄傲的名片,同时能够为集团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林敏 《青年记者》2016,(22):32-33
六月中下旬以来,武汉迎来连绵雨水.武汉人早已习惯了梅雨季,习惯了这个季节城区渍水,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水上漂”奇观也只是提醒武汉人,夏天来了.然而,今年的梅雨季不同往年,这是一场比往年多10天的“暴力梅”. 我负责武汉远城区新洲区新闻,几场大雨后,我开始担心,新洲会不会出现山洪?暴雨会不会冲垮路面?关注雨情的同时,最不好的消息还是来了——7月1日晚,新洲区凤凰镇郑元村陶家湾举水河西堤发生溃口.新洲区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没有过的上下游暴雨叠加,水位之高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4.
港资东方马城落户武汉,激发了武汉人重建“赛马之都”的梦想,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赛马彩票何时能推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武汉地区一家报纸上,读到一则字数不到二百,报道未来三天有雨的气象消息。读后尝到一种“挨训”的苦涩滋味。消息只两段,开头一段,竟没有新闻信息,纯系训人。现将这一段抄录如下: 绵绵一天的雨给武汉市民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梅雨。如果对此“认识”不够的市民在这三天里仍可以“继续学习”。(抄录完) 这一段训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大片——武汉市民。不说武汉人,就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群众,只要成年,大概没有不知道什么是梅雨的。在新闻的开头,发这样训人式的议论,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注到武汉人"封城"后的生活日常,是源于我之前认识的一位在武汉的小学老师。我以为,在疫情面前武汉人会惶惶不可终日,但她处之泰然,在朋友圈晒的除了日常生活,还有武汉人的互助:帮助医院筹集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连日关注疫情进展,我自己都有些过度紧张。反观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有的地方做得的确极端,如不让武汉返乡人员回村,不让湖北人入住酒店,甚至不让春节返乡过年的人进入小区。  相似文献   

7.
燕舞 《出版经济》2004,(4):48-55
虽然武汉人多被指责为"俗"、"小市民",但武汉人可以一气呵成如数家珍地举出"某某文化"、(网上搜索"文化武汉'引用).  相似文献   

8.
老愚 《传媒》2004,(10):32-33
《武汉晚报》曾以影响几代武汉人的巨大品牌价值齐名于《钱江晚报》.《扬子晚报》和《深圳晚报》,并称晚报界的“四小龙”。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武汉晚报》并没能躲过市场浪潮的冲击,在长达8年的攻防战中,从无限风光的巅峰滑落到濒临死亡的深渊,再到重返生天,从倾全力办子报到排万难合并重组,  相似文献   

9.
湖南卫视一档体验类节目让演员扮小偷,在武汉公共汽车上"试验"乘客反扒,61位武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考验",35人以不同方式对失主提醒,9人挺身而出主持公道.节目播出后在网上引起争议,67.6%的人认为这是预设立场,抹黑武汉.  相似文献   

10.
情感报道的定位与导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出现了大量情感类栏目或版面。报纸方面,如《武汉晨报》的“非常人生”、《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楚天都市报》的“讲述”、《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北京青年报》的“情感在线”和《深圳晚报》的“情感热线”等。由于此类栏目和版面兴起的时间不长,在理论上存在认识不足,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一情感类栏目和版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之为“讲述”,有的称之为“倾诉”等。没有规范的称谓,用栏目和版面的实际运作方式命名,不失为一种保险的选择。就像体育报道传播体育信息、文化报道传播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感受、感动,感染、感奋……纵观《楚天都市报》2004年国庆报道,武汉蔡甸新屋村读者杜伟来信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看后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想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美丽,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汉川市马口镇读者罗火元,“代表许多人”在10月7日来函:“7天的国庆报道,可以这样形容: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每天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热情洋溢……充分展现了我省55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全省人民展望未来的激越情怀……全面展示了都市报的不凡实力和对读者的至诚之心。”武汉经济开发报总编辑杨开华则在《手笔…  相似文献   

12.
眉睫 《全国新书目》2010,(23):76-76
几年前的时候,作家胡榴明出版了《武汉老公馆》一书,唤起了武汉人对老武汉的记忆。许多读者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座现代商业城市所蕴涵的文明气息。现在,我又读到了舒莺女士的《远去的记忆:你不可错过的重庆老建筑31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武汉人,我对武汉又爱又恨。到上海、杭州,感觉那里离国外很近:而武汉,离乡村很近,应该是南北夹缝间的一个巨大村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武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开选拔赛决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技巧,第二是知识,第三是人格魅力。你认为这三者谁更重要呢?”如果让笔者来回答的话,我会将第三点的提法改为“亲和力”。“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15.
荆楚风云,疫情肆虐,骚扰华夏新春。鹦鹉洲畔游人罕迹,黄鹤楼下风声鹤唳,一波病毒正偷袭神州大地。这些天,我们心中冲荡着同一种情感,怀有同一样的惦念。虽然不知道这次疫情最终会有多少人感染,但我们看到,一批批救援队伍,争分夺秒地建起了一座座医院;一批批医疗队伍,十万火急地抢救每一位虚弱或垂危的病人;一批批救援物资,正运往武汉……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正在经历巨大灾难的武汉人并不孤单,此时此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南方航空总部档案馆馆长马晓晴给笔者发来一个由南航集团制作的视频《风从南方来》,在民航局2022年度“档案话民航”优秀短视频征集评选展示活动中,喜获一等奖。短片中专门提到了武汉的南湖机场,这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昔日武汉人引以为豪的南湖机场的追忆。话匣子还是从中国南方航空总部档案馆1号库房存放着的一批珍贵又神秘的档案说起。  相似文献   

17.
在幻境与现实之间挣扎——“角色病毒”的传播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浩 《新闻记者》2004,(4):41-42
近期,国内一些媒体陆续报道了一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新的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一种病毒对儿童心灵的入侵,心理医生称之为“角色病毒”。武汉一名初中生,竟学着武侠电视剧那样充当“绿林好  相似文献   

18.
武汉人夸人,最喜欢用的词是“贼”,比如夸孩子:“这伢真贼!”  相似文献   

19.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8,(11):45-45
武汉人为什么习惯“汉骂”?为什么喜欢“抖狠”?对武汉人性格中蕴含的粗犷豪放元素,能否加以开掘和改造,使之融入现代都市文明之中?7月30日.10多位来自湖北文化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本报。围绕城市文明与人文精神等话题开展热烈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传播过程中,由于受标签式舆论作用机制影响,导致受众对"武汉"、"武汉人"及"武汉政府"形成负面刻板印象。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过程中"武汉"标签式舆论的盛行,探讨如何规避标签式舆论带来的刻板印象及负面效应,进而在构建良好传播环境的同时提升受众社会共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