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生命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物学、医学领域,但这门学科产生之初,就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成为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生命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其引起的价值冲突与规范冲突等等,使这个兴起不到半世纪的学科备受关注。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的人科学,对于生命伦理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在回应生命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儒学自身价值系统得到了展示,使儒学重新走向了现实生活,同时儒学也提高了在当代社会的应变能力,自觉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2.
李溪 《华夏文化》2003,(1):F003-F003
由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和陕西省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2 1世纪伦理观念发展展望”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1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生态伦理学与 2 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转型期伦理道德的变化和建构、普遍伦理的建构、价值哲学等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无疑仍然是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必须选择的战略道路 ,伦理价值观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个崭新视角和理论基石。所以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9月“剑南春经济与伦理高级论坛”在有 2 0 0 0多年历史的我国文明古城绵竹市举行。参加此次“高级论坛”研讨会的除省市有关领导外 ,专家学者 60多人全都具有高级职称 ,他们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广东、湖北等 10多个省市和四川省各地。他们中有全国著名学者罗国杰、陈德华、何怀宏、王伟、藏乐源、刘茂才、林凌、赵国良等。与会学者就“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确立的新观念、新思想”、“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企业经济与文化发展战略”、“企业经济与伦理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代企业…  相似文献   

4.
苗丽 《华夏文化》2005,(2):47-49
网络社会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虚拟社会,它在以其技术的巨大优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作为其伴生物的网络伦理,对传统伦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刚 《中华文化论坛》2008,1(1):109-112
孔子将原初囿于家庭伦理的“亲亲”扩展为人我关系“亲人”的社会伦理,以家庭伦理类比社会伦理,但孝、悌为本的仁爱原则,由于家庭关系与非血缘的人我关系有异质差异,因此并不能对等和普遍化为社会伦理,这使得孔子还需从其它来源为仁爱原则寻找依据;墨子以地缘为基本社会关系,不再以特定伦理为社会伦理提供依据,试图从人自身追寻社会伦理确立的道德根源。孔子与墨子伦理思维变化的意义是:一、人性问题逐渐凸显。二、血缘宗亲伦理对日趋地缘制的社会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封建伦理把建立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看成是立国兴邦的人伦之本。它往往将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双方,划分出阴阳、尊卑、主从,然后依据阳主阴从的所谓神圣化规律规定双方各自的道德权利与义务。在君臣关系中,君为阳,是尊贵的、主导的方面,臣为阴,是从属的、被动的方面;在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在夫妻关系中,夫为阳,妻为阴。在人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都可依次类推。为了维护尊卑不乱的秩序,封建伦理道德确立了一整套宗法伦理关系图式,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无不依附和屈从于等级关系。这种维护皇权至上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关系的道德观念,实际上就是“礼”的要求。“礼”突出的伦理特征就是上下等级、尊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这些规范人伦关系和统治秩序的规定带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渗透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包括传统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8.
周代贵族妇女的政治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代有一极引人关注的思想现象 ,即反复以女色关乎家国兴亡而戒己告人 ,由此引致周代对妇女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视 ,关注男女之别 ,制为婚姻之礼 ,以严正夫妇人伦 ,从而形成周礼规范下的妇女道德伦理体制。欲以道德教化严控妇女人格为入手 ,达到正国家、兴王道的目的 ,从正面制造和利用妇女的政治伦理价值。这在《毛诗序》代表的儒学诗义体系中得到集中体现 ,也反映出周礼文化一大特征 ,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深远影响 ,基本决定此后关于妇女道德形象的伦理范式标准。  相似文献   

9.
西周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敲响了人类理性觉醒和情感升华的大门,自觉的伦理意识开始孕生。这一方面是西周以小邦取代大邦的实践而促成的对“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伦理之基的性伦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性伦理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为当前中国性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社会经济在取得日新月异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弊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些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障碍严重等等。于是,有些人便对现代化产生某种程度的忧虑,进而揭示现代化内在的矛盾和负面效应。本文拟就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我们的看法。试图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接榫的途径和方式。一、以现代选择传统,以传统反省现代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认清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12.
《孝经》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天再度审视《孝经》,从道德价值、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孝的观念与对孝的提倡依然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分析《孝经》之孝道观在政治上的影响和在伦理社会的正面指向,探讨发扬经典蕴涵的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发展对伦理的影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重建伦理标准,加强立法执法,树立公民责任心等对策建议,希望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进而促进人类网络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伦理是传媒伦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新闻伦理的研究长期流于表面,这跟新闻伦理概念的模糊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新闻伦理的概念进行探讨和界定,并力图在此基础上给新闻伦理建立科学的测评指标,这对研究目前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伦理观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并能提出有实证支持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新闻传媒面临更多模棱两可的情景和相互冲突的效忠对象,传媒实践必然会面临巨大的伦理挑战,伦理失范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本文把新闻媒体的伦理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理性判断阶段、行为抉择阶段、事后评价阶段,并从伦理生成与控制机制出发细致观察和解释新闻传媒伦理失范的成因,或许对新闻实践能有更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伦理网络社会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虚拟社会,它在以其技术的巨大优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作为其伴生物的网络伦理,对传统伦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一、传统伦理与网络伦理的不同之处1.产生的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规范伦理产生于现实社会,为现实社会服务。网络伦理源于虚拟空间,以规范网上人群的行为。网络社会最大的特点即:以技术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兴趣、关系、幻想和交易等需要;由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人类交流信息、体验情感的虚拟时空、微缩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传统诉讼体制所折射出的中华传统诉讼文化进行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伦理性、附属性和非规范性等三个主要特征.这些特点从总的说来是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障碍,应加以改造,但是并不是说中国传统诉讼文化没有其合理性一面和可继承的东西,比如伦理性中就有许多值得借鉴.因此需要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进行批判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社会中,各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俗对规范社会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今,许多民族在现代化的洗礼中失去民族特性,同质化趋势不可阻挡。新的规范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接受,旧传统及其价值又面临着被忽视或被遗弃的境地。基于此,本文意图探索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侗族传统礼俗资源中礼俗的价值。天柱县侗族及其礼俗概况天柱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处于黔东湘西  相似文献   

19.
影视文化在时代文化语境和社会价值重塑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的道德观。青春电影在新世纪商业浪潮的氤氲中,青春个体绽放出了纷纭的成长姿态。其中,家庭父子伦理关系折射出现实个体日常的复杂伦理秩序。本文在伦理的维度下从"弑父"、"丑父"、"恋父"、"审父"、"寻父"审视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文本中所显现出来的的父子伦理叙事问题,以期对今后中国青春电影中父子伦理问题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萧萐父先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侯外庐等前辈学人重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传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启蒙"学术史观,蜚声海内外.但本文的主旨不在陈述萧先生"明清启蒙"学术史观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萧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主题诸多成果的耙梳整理,既见其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精旨,更见其从初始萌发到逐渐形成,再到臻于完善的演进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明清启蒙"学术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它对于人们深入思索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并借以烛见萧先生"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学术执着与追求真理的热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