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是《空气》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本课教学在1992年天津市青年自然教师创优课活动中,大家公认是最精彩的课,教学设计的确富有独创性,仔细品味,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2.
李旭东 《科学课》2008,(6):44-45
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描述观察到的水的形态特征,说出水是什么样的。2.能说出常见的固态、气态、液态物体特征。3.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常见的液体、气体、固体。4.能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观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流程:一、引入: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纸的奇遇》师演示:把一张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伊始,教师先播放一段录像,引发学生思索:为什么风会动?树木、小麦、大豆等植物为什么也会动?请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它们在动.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在阅读教材后通过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猜想,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所进行的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学习、应用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是探究的主体,但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7.
8.
陈泽琴 《贵州教育》2005,(19):33-34
一、教学设计1.教学构思:《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决策或预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要认识和制作统计图,更重要的是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能亲自从事统计活动,并利用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统计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固定的程序,教师不再是将“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而…  相似文献   

9.
<正>一、背景分析与设想《浮力》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对浮力的认识----浮力的初步概念、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测量、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本章各节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应用到前面学过的密度、重力、液体压强、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知识。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基础。浮力现象学生较熟悉,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了解并高度把握体育特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形态,才能进行鲜明的、赋有个性的教学;只有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批评与反思,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和思维的广阔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实践的主体,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技能,并能自我审视,发现和了解自我情感及内心意识,促进心灵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 教学目标: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相似文献   

12.
正《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生活经历。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以《导体与绝缘体》为例,“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笔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却鼓励学生发现,把握住亮点,促进学生开展新一轮的学习研究。碑文以《导体与绝缘体》为例,谈谈对科学课教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一、教学案例(一)利用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那么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课件演示:(用flash动画呈现"阿凡提的故事",并配音朗读)时间一天天  相似文献   

16.
17.
刘玲 《贵州教育》2005,(19):31-32
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到商店买过东西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出示商店情境)。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买东西要付钱。生:我看到了售货员找回顾客的钱。……1)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钱呢?生:买东西。生:游玩的时候。生:报名的时候。2)导入新课。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生:叫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轮流认一认,看谁认识的人民币最多。(学生互助认识人民币)生问:(…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并明确“预测”的内涵 (1)这里有满满的一杯水,如果我放入一枚回形针,水面会怎么样?如果我放进的是这块石头,水面又会怎样? (2)指名说,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3)老师现在已经把东西放进去了吗?(生:还没有)所以你们是在做“预测”。(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与生成往往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出现相矛盾的意外情况.但这意外如果处理得好,就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资源,更是一堂课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杨明泉 《陕西教育》2007,(10):25-26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