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民歌是一种形式上比较新、精神内容上却又极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民间性是新民歌继承传统民歌的精神实质.作者在进行歌曲创作时,常常以民间性为前提,保留原汁原味的民间意蕴为其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展的新民歌运动,文艺界也参与其中。从收集、整理民歌,协助各地出版民歌集,到研究、赞美民歌的艺术价值,展开关于民歌创作手法和诗歌发展道路的两次大讨论,再到参与新民歌的创作、发表许多“民歌体”的作品,文艺界在这场诗歌运动中偏离了健康的轨道。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民歌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在充满微观政治学的现代性空间中展开的全民文艺运动,符合了当时群众集体造势的倾向与诉求,并得以在特定的现实语境和场所中催生和构建起来。然而,新民歌运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推行主要传达的是由期待、豪迈和尽情释放的表达欲望交织在一起的浪漫主义,本质上带上了极具主观色彩的乌托邦想象,这为这场运动最终偃旗息鼓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新民歌运动”的五大流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歌运动中虽然也产生了较为优秀的作品,但总的来看,其创作是糟粕远大于精华、劣品远多于精品,存在着五大流弊。这些流弊不仅影响着新民歌自身,而且对当代诗歌乃至整个当代艺创作都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音乐也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在长时间接触音乐后,其对音乐的理解与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使得音乐的创造风格和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新民歌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音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解决了当时文学荒芜,一方面为后来的文学指明了政治方向。新民歌现象不仅展示了诗歌发展史上的怪胎,更能使我们感觉到民族行进途中的阵痛。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民歌这一音乐形式对大学生审美意识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粗略探讨,希望透过对新民歌的学习,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背景,这对提升大学生自身审美思辨能力,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都是以民间歌谣的征集、创作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民间文学活动。但二者虽然都取面向民间之姿态,却各有倚重。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歌谣运动旨在文艺创作思想的革新和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开创;而发生于当代共和国历史的大跃进新民歌运动则旨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诉求。因此二者在对“民间”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殊,表征了不同时代语境的文化、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民歌运动,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对于当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比照和反思意义。该文从新民歌的成因探讨入手,在分析其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题材的选择和书写为重点,对新民歌进行类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人们对意识领域中的各类艺术形式也尤为关注.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中,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更为大家所接受和喜爱;而源于生活、对人民生活有着广泛深入作用的民歌,因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其洋溢着的生活气息,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本文就民歌的两个分支-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新民歌内在地隐含着诸多神话因素,具体体现在:二者都受到外界力量压力的潜意识的影响;都把自然界作为现照的主要对象;都体现出创作者主体性与复杂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创作主体思维这一深层心理因素上也具有相似性;创作者都表现出“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后所刊发的民歌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看出该社团在我国民歌发展和研究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应借鉴和汲取该社团先进经验和研究方法,并运用到当今民族音乐的整理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紫阳民歌对人类爱情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描写,对人类的情感本质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在精神向度的追求上,紫阳人个性乐观、注重情感的过程,极少“苦情”的表达;在两性关系上,紫阳民歌突出女性的优势地位,封建宗法观念淡薄,这与其地域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爱情描写中非常少见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皖西民歌作为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不论是山歌、小调,还是号子、诵词,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都比较自由;在调式使用方面,最常见的为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再次是五声宫调式,商调式使用较少,而角调式几乎没有,六声及七声调式也很少见;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处理方面,皖西民歌的各个支系皆有不同。这种音乐本体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皖西民歌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的地域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和陕南皆为陕西省民歌艺术非常发达的地区,但两地的民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分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两地地域条件和人民生活态度、精神风貌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因创作者情感的转变及风格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察哈尔民歌地域性的差别及歌曲旋律所表现的艺术风格的不同入手,对察哈尔民歌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察哈尔民歌艺术进行挖掘和研究,以期传承、保护和发展察哈尔民歌。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民歌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它冲破了《诗经》的类的表现方式和温柔敦厚的审美品格,把艺术表现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深入到下层社会平民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比较自由地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悲欢哀乐。细致、生动、尖锐、激切都有别于《诗经》中的创作。同时,相应着叙事性特质的要求,一改过去单纯而缺乏变化,板滞而过于凝固的四言诗形式之弊,创造了灵活多变、参差错落、不拘一格的杂言、五言全新的诗歌模式。汉乐府民歌的出现,不啻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先民和畲族先民都生活在赣闽粤交界的山区,唱山歌是客家和畲族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其比较研究对促进客畲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歌的地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歌色彩斑斓、浩如烟海 ,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放异彩。本文拟从音乐地理的角度对中国民歌斑斓多彩的地理背景、民歌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地理环境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等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