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日,笔者带队到某县督导教育工作,走进一所学校,见墙壁上赫然悬挂一幅宣传字样--“校长有约”。问及何为“校长有约”,校长回答:“在我们学校,校长会定期约见不同类型的学生,与他们一起喝茶、吃饭、聊天,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听取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笔者又问校长这一活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校长答道:“教育就是服务业,学生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推进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校长应带头实践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
美国“隔离但平等”案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农民工子女也应该享受和城市子女同样的教育权利。隔离的教学设施,注定就不平等,因而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3.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公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受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就等方面均存在机会不平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落后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欠缺,以城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工子女家庭资本的弱势状况。要解决教育平等问题,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多元、无歧的学校教育;改善和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资本。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参考》2013,(22):10-14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列为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之一。由于各地教育的基础与区情不同,当前的工作重点、亮点也不一样。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践行“平等·融入·成才”理念,创造条件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融入当地社会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教育,促进随迁子女成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行区域。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请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陈溪林、福建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校长许伟哲、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胡福进,就此进行了恳谈。  相似文献   

6.
吴霓 《辽宁教育》2012,(8):34-35
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着眼于未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来制定并调整相关教育政策,必须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创造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教育发展惠及他们,让其能在流入地平等、顺利地  相似文献   

7.
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不堪忍受歧视而轻生的案例,反映了学校德育、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等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归根到底是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平等问题。本文认为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质”的问题,给流动人口子女以真正的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8.
平等问题与发展中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智利第8学年的一组学生进行为期八年的跟踪调查时,Schiefelbein和Farrell(1982)制定了一个“教育不平等模型”。他们的出发点是确认“学校扮演着进行社会选择的一个工具的角色”,然后将选择过程一一在这一选择过程中,那些与学生的社会出身相联系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分为四个方面(asoect):  相似文献   

9.
张勇 《中国德育》2005,(10):43-44
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国家,“民主”与“平等”思想渗透进国民的意识里,体现在国民的日常社会活动中。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园地,澳大利亚的学校精心创设。“民主”与“平等”教育环境,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行为习惯。我曾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在澳犬利亚考察一年,对当地学校“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有较深刻体会与认识。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澳大利亚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经验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福建省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流人城市之一的泉州市,历来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2006年,泉州市确立了“平等·融人·成才”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将保证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教育作为稳定劳动力队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当我们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时,我们才能很好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一、认识上的平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只有承认学生身心潜能的差异性,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合适的教育。学校与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由、自在的发展,扬长避短,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尊重、成长。  相似文献   

12.
冯财福 《小学生》2010,(2):19-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开发区,新农村等在我们身边出现和崛起。开发区中小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打工者。他们流动性大,整天忙于生计,在孩子的教育上疏于管教。民工子女既是未成年人之中的弱势群体,又是相对“高危”群体,这给吸纳众多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本文在积极探索“民工子女成长导师制”,并立足于学校实际,确定导师对于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障碍的民工子女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使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民主化思潮普及全球的今天,教育不平等已逐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化为“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同一学校内同一班级中,学生受到的不平等待遏,从而导致了学生最终的“成功机会的不平等”。我们要树立多种多样的教育评价观,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每一位青少年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外来务人员工子女学校生活语言以及教育语言标准的定性分析,总结了外来务工子女"语言习性"的特征及其与学校所要培养的"语言习性"之间"质"的差异,揭示了学校教育通过语言"再制"不平等的机制,展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教育微观处的"不平等"遭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在城市学校生活中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城市孩子所使用的标准语系统,农民工子女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呈现出诸多地域方言特征。由于作为一种象征性权力的语言建构了标准语系统和方言系统之间权势地位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基于此,从多语共处的语言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实现教育过程平等的路径:树立语言文化平等的意识,树立“母言”濒危的文化意识,以及创设平等共处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平等     
成功教育的主旨: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命题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平等”原则,同时是对“低年龄儿童进行教育筛选分等”论的否定“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步入先进社会的界碑.我们主张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各个主要阶段,诸如...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李超 《家庭教育》2010,(9):34-35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九条是:“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一、家庭要民主,亲子要平等受封建家长制的影响,现代不少家庭仍是“父为子纲”,还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以“家长权威”处理家务。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权威尊严有余,民主平等不足,与《规范》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生活语言以及学校语言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城市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习性”具有以下特征:语言词汇拮据,语言思维现实化和散点化,语言构思平直,与学校教育所要求的语言词汇的“标准”与“优美”、语言思维的“清晰”与“生动”,以及语言构思的“新颖”与“独特”等“语言习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而造成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加剧.如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制定语言教育政策,如何从政策上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过程的平等,应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日,突闻长沙某小学强制教师实行“跪式教育”。原因是由于学生身材矮小,为了体现平等,所以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必须跪下,让师生在同一身体高度下对话。但是,让教师跪下来真的就能体现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吗?我看未必!其一,如果教师的心里仍然唯我独尊,仍然歧视学生,那么仅仅跪下就能解决问题吗?其二,“跪式教育”体现的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伤心、屈服、耻辱!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平等的吗?按照“跪式”理论,高个子的教师也必须跪下来与矮个子的教师交流讨论了芽!其实,要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最根本的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