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和中考试题中两个实验探究"NaOH与CO_2能否反应"和"NaOH溶液吸收CO_2变质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还原实验探究的真实情境和目的,同时为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命制提供实验情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和反应虽不属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在中考题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现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的有关疑难问题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实验方案一操作步骤:取一支充满CO2 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插入烧杯里,松开拇指,不断旋转试管。现象:看到试管内液面慢慢升高,高出烧杯内液面。解释:旋转时CO2 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后,CO2不断消耗,造成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实验方案二(图1)图1操作步骤:取一空矿泉水瓶(容积约2 5 0ml、塑料制、质软)充满CO2 ,用带有胶头滴管或注射器的胶塞塞住瓶口,胶头滴管或注射器预先吸取适量浓NaOH溶液。挤压胶头或推注射器活塞,使浓碱与CO2 充分接触,并摇动瓶子。现象:矿泉水瓶扁(瘪)了,发出“咯……”声。…  相似文献   

5.
1实验目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教材中只是叙述性的介绍: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发生变质。学生对此只能是强记,没有感观上的认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变说教为现象感受,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感性过渡到理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本实验是在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使现象更明显,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操作步骤:取一支充满CO2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插入烧杯里,松开拇指,不断旋转试管。现象:看到试管内液面慢慢升高,高出烧杯内液面。解释:旋转时CO2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后,CO2不断消耗,造成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化学实验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化学实验过于重视实验的认知性结果,忽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很小,未能充分发挥出实验的功能。为真正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等,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从“明确实验探究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验探究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反思”等方面构建化学探究课程教学新路径。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为例,阐释如何进行深度学习下的实验探究课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刘保红 《山东教育》2004,(21):101-101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化学实验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化学实验过于重视实验的认知性结果,忽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很小,未能充分发挥出实验的功能。为真正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0.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用NaOH溶液吸收保存Cl2实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找到了用NaOH溶液吸收Cl2的最佳浓度和最佳吸收时间。以ClO^-和Cl2形式保存Cl2,不但能避免因Cl2外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延长了Cl2的保存时间,随时可方便地将保存的溶液制成氯水或Cl2,减轻了实验准备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方法对各大中专院校和普通中学化学实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在水中溶解度小的有害气体的吸收和保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CO_2与NaOH溶液的反应CO_2 2NaOH=Na_2CO_3 H_2O是初中化学重要反应之一,由于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学生学习时往往因缺乏感性认识而理解困难。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性质的不同,尝试渗透学科综合思想,创设实验情境,促使实验现象的直观化,不仅较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八章的《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一节中,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本中仅介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没有设计相关的演示实验。教师教这个知识点时仅从文字和符号上进行讲述和书写,学生感到既乏味又十分抽象,造成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学生已有的初中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此实验趣味性强、操作方便、简单直观、原理清楚、现象明显、材料易得,实验演示时间极短,成功率高,便于教…  相似文献   

15.
实验方案一   操作步骤:取一支充满CO2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插入烧杯里,松开拇指,不断旋转试管.现象:看到试管内液面慢慢升高,高出烧杯内液面.解释:旋转时CO2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后,CO2不断消耗,造成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   ……  相似文献   

16.
CO2 通入Na2 CO3溶液会有NaHCO3沉淀析出吗 ?这是一个问者容易答者难的问题。问者何易呢 ?第一、Na2 CO3溶液显碱性 ,CO2 是微溶于水的酸性气体 ,两者相遇肯定会有NaHCO3生成。第二 ,饱和CO2 水溶液 ,其浓度约为 0 .0 1mol·L- 1 ,pH =3.98;0 .1mol·L- 1 Na2 CO3,c(OH- ) =4.2 2× 1 0 - 3mol·L- 1 ,pH =1 1 .6[即使是Na2 CO3 浓溶液 ,c (Na2 CO3) =1 .32mol·L- 1 ( 1 4% ) ,pH =1 1 .76]两者相遇 ,无疑会发生酸碱反应 ,生成NaHCO3。第三 ,从溶解性考虑 :Na2 CO3 的溶解度( 2 0℃ ,2 1 5 g)。NaHCO3的溶解度 ( 2 0…  相似文献   

17.
在大试管中加入1ml花生油、1ml乙醇、1ml400g/LNaOH溶液,振摇使混合均匀,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不断振摇,几分钟后试管内的反应物混合均匀,皂化反应完成后,加入10ml热的饱和食盐水,搅拌,肥皂浮于表面,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肥皂。这是课本介绍皂化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狭义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了NH4HCO3与NaOH溶液的反应,认为当NH4+、HCO3-和OH-同时存在时,NH4+和HCO3-与OH-之间存在着速率很快的竞争反应,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得出NH4+与OH-优先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试管、透明中性笔、肥皂泡、煤油等一系列常见用品对钠与水反应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不仅能验证氢气的产生,同时还能比较钠、水、煤油三者的密度.改进后的实验有现象明显、易于观察、装置简单、趣味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仪器石棉网 ( 3张 )二、药品氯酸钾 二氧化锰 木条 火柴三、装置见附图。附图 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如附图 ,在A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 ,在B石棉网上放少量二氧化锰 ,在C石棉网上放少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接触三张石棉网的药品。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 ↑五、实验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氯酸钾 ,有火星闪烁 ,但木条不复燃 ;接触二氧化锰 ,木条无变化 ;接触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火星闪烁剧烈 ,木条复燃。六、说明传统的方法是先加热氯酸钾 ,而且须等到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