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无论是中国好新闻还是河南好新闻的评比,30年来都是沿袭着按体裁(即按形式)而不是按题材(即按内容)划分的办法。主要分三大类,即消息、通讯和评论。涉及通讯写作的问题很多,限于时间问题,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只能限制在通讯写作最基本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是通讯写作最基  相似文献   

2.
这里要谈的新闻“三式”,特指报纸上三种新闻体裁写作上的变式,即:消息写作散式、通讯写作特写式、言论(新闻言论)写作杂式。  相似文献   

3.
写作人物通讯,作者总离不开叙述这一表现手法。可以说,叙述是通讯写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我所见到的人物通讯中,作者在进行叙述时,采用三种不同的人称,即“我”、“你(您)”、“他”作为“叙述主体”。这个“叙述主体”,就是作  相似文献   

4.
说《中图法》中的“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图法》中有些类目下各有一个小注:“按(依)……排”。有人认为这些类目下的“按(依)……排”指的是一种复分号。例如,“A12马克思、恩格斯单行著作”下有一小注:“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多卷书以第一卷的写作年代为准。”“A22列宁的单行著作”下的小注说,“见 A12注,”这就是说,它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A244”的类目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人运动的高涨及大战时期(1912年4月——1916年)的著作”,当然也是按写作年代排的。因此,在使用种次号作书次号的条件下,有人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6月)一书的索书号给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述的新闻真实性面前“人人平等”,其含意有三:一是无论是新闻行业专业作者(记者、编辑等)还是业余作者(通讯员等跨行业撰稿人),所写新闻类作品其真实性“人人平等”;二是属于新闻范畴的消息、通讯、报名文学等凡涉及新闻写作领域的文体种类,它们的真实性“人人平等”;三是不同种类或不同级别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及与新闻传媒相关的大众传播工具(如非新闻业的宣传品和出版物等),开展新闻活动,其真实性“一律平等”。 这些话缘何提起?本来新闻真实性原则早已毋容置疑,不言自明,大部分新闻工作者和业余新闻爱好者已能自觉恪守,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却也出现了许多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让人焦虑和深思。这里,我们不妨来透视一下,看看新闻真实性这一最根本的东西究竟发生了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上)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为內容的一种报道,也是通讯体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写作。它同人物消息写作的区别,主要是用较详尽而形象的文字,描述人物的活动及其事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从报道的内容来说,人物通讯可分为个体人物通讯和集体人物通讯。所谓个体人物通讯,即报道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比如,穆青等同志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211页],集中写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这个灾害连年的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感人事迹,反映出一个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短”是新闻的“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新闻学会等单位发起短新闻比赛,我应《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之约,在“报人评报”专栏就短新闻的话题理论几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媒体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全部,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漫画等所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本文讨论的短新闻即指消息。消息是新闻的主力军,是媒体运用最广泛、最快捷的新闻发布样式。就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而言,消息不仅起着打响“第一枪”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重要关节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提炼出了主题,选择好了材料,接下来便是考虑结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布局谋篇。所谓布局,就是对具体材料的安排;所谓谋篇,就是对整体结构的经营。在通讯写作中,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何处伏笔,何处照应;材料的取舍详略,着墨的浓淡虚实;选择反映的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10.
“署名”论     
有些新闻和通讯,往往署了三五个作者的名字;有的甚至一张新闻照片署名也是二三个,实在令人费解。仔细一想,消息和通讯署名三五个还有点说头;但新闻照片署名也是二三个就有点说不过去,难道是一人持相机,一人按快门,一人负责洗胶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未免有点“滑稽”。人多以示重视?不对。文责应该自负,如果稿子真的出了问题,作者三五个,拿谁是问?如何“自负”?倘若稿子获奖呢?作者三五个,谁来领受?谁是该文荣誉的无愧者?人多说明写作艰巨?也不对。写作的显著特点是“单干”。它的艰苦在于个人“伤脑筋”,并不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下) 其三,人物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行动来表现。在写作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着意描绘,才会把报道的人物写深写“活”。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只是作者介绍报道的人物如何了不起,或者是用几个事例说明他有这个优点那个成绩,读起来定会乏味,更无法打动读者。有位老记者谈起人物通讯的写作说过这样的话,一篇通讯就是名字加例子——某某某工作不怕困难,举一个例子;某某某关心群众生活,再举一个例子。这  相似文献   

12.
《通讯写作漫谈》(满运来著)一书,即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作者有关通讯写作的文章二十多篇,其中包括曾在本刊连载的十余篇。书中联系大量通讯作品写作的实际,针对通讯写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开头到结尾,从主题的提炼到材料的选择,从谋篇布局到描写方法等,都通俗而生动地讲述经验和体会。书中结合讲解的问题,还选取了几篇通讯作附文。它对于有志于新闻、通讯写作的同志,对于从事宣传、文字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对于初操文笔的同志提高写作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特别通讯、特写等的写作,要不要容许“虚”的成分?如何处理“实”、“虚”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是新闻事实。这无疑是文章主干。是木之本,人之脊。“虚”,则是不影响事实,却能增减效果的一些文字,或称文章的软件。可视为器之釉,花之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虽进入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新闻写作特别是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写作中,出现一种不良倾向:有些人生搬硬套地乱引“希腊先哲”的语录;有些人生吞活剥地硬用“新兴科学”的名词;有些人故弄玄虚地将“朦胧诗”的写法“引入”新闻写作……令读者看得头晕  相似文献   

15.
《幽默精辟妙谈“三个代表”》(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11月11日)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人物通讯报道的宣传效果,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如何处理好人物通讯的新闻性和思想性之间的关系;二、如何使人物通讯的人和事的选择在掌握平衡原则的基础上,更有实际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三、如何正确看待人物通讯的教育功能,拓展人物通讯的其它功能。(一)从50年代以来,当人物通讯体裁在我们的报刊上大量出现的那一刻起,它就始终是作为我们新闻宣传中的最形象、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武器来运用的。如果说,消息的写作是力图体现客观事实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7.
通讯《金融卫士邹宪光》今年8月20日在《大众日报》头版二条加编者按发表后,受到同行的好评,说通讯在写作上有所突破,感染力较强。回想通讯的写作过程,有一些值得总结的东西,如用事实讲话,注意展示细节。特别是“画外音”在通讯中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画外音”的启示。该通讯采访写作历时一个多月,前后修改了十几稿。笔者采访归来,总觉得很激动,写到稿纸上,又觉得很平淡,感染力不强。自己不满意,又找不出解  相似文献   

18.
如何写好通讯?我的体会是要突出五个“动人”。即:要有动人的事迹;要有动人的个性;要有动人的细节;要有动人的描写;要有动人的情感。一、要有动人的事迹。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有典型的事例。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是很多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不成为通讯,而只能是流水帐。所以采访时要深入,搜集资料要细.但是写作时,一定要严格选择.选用那些最生动感人.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1979年秋天,省上给全国农业、财贸战线群英会准备材料。长安县内苑机械厂.在厂长吕勤计的带领下,由一盘供护起家.发展到当时年产值240万元.利润40万…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20.
眼下不少报刊社所实行的文字稿稿酬支付办法,大多是“按字计酬”法,即按作品的字数来计算稿酬。诚然,此法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而且操作简便。但其缺陷却显而易见,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利于在文风上“刹长倡短”。 为了改变新闻作品越写越长的风气、鼓励短文写作,笔者建议,报刊社在继续实行“按字计酬”法的同时,不妨适当“引进”“短稿从优”法,即对三五百字左右或一千字以内的作品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