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血流限制训练可产生传统高强度、大负荷训练的效果,有效提高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同时,显著提升机体机能和相关运动素质.其机制可能是,血流限制造成肌肉缺氧,导致代谢产物积累和细胞肿胀,引起单位募集和相关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卫星细胞的增殖.得益其经济性和实效性,血流限制训练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身、航天和竞技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表面肌电与等速肌力训练仪器,就血流限制训练(BFRT)探讨对摩登舞专项学生下肢主要肌肉力量、肌肉指标等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24名摩登舞专项学生随机分为无负重组、负重组及负重加压组,进行肌电、等速肌力测试仪器相关指标的测试,选取的实验动作为深蹲、弓箭蹲。结果 1)负重加压组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均方根振幅值显著增加。2)负重加压组能够显著提升受试者股四头肌60°/S、180°/S角速峰值力矩、峰值功率、最大做功,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无负重组和负重组。结论 12周负重加压组训练对摩登舞专项学生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效果优于无负重组和负重组。相对于传统的强度力量训练,应用血流限制训练(BFRT)可以更快地达到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方法:24名有训练经验(1RM/BW>1.5)的学生受试者被招募且随机分成三组:20%1RM+BFRT干预组、40%1RM+BFRT干预组、CON(75%1RM)组,训练动作模式为负重半蹲,共进行5周训练,每周2次训练,每两次训练间隔48小时;基于腿围[(55.23±1.84cm、55.67±1.58cm)],20%1RM+BFRT、40%1RM+BFRT训练组选用相同加压值(252.14±8.17mm Hg);所有组别在实验前后进行CMJ和深蹲1RM测试。结果:40%1RM+BFRT组和CON组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高效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20%1RM训练干预相比,40%1RM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升效果更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实验前相比,40%1RM+BFRT训练干预和CON组干预对深蹲1RM的提高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检验发现,三组训练干预对深蹲1RM提升效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流限制训练伴随负重深蹲...  相似文献   

4.
对血流限制训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血流限制训练的特点及作用机制。血流限制训练通过对肢体近心端进行部分血管阻断,诱导缺氧和代谢效应,以及减少肌肉蛋白质水解和诱导合成代谢过程,促进肌细胞蛋白合成、刺激肌细胞生长和提高肌肉力量。此外,重点叙述了其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心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脊髓损伤以及糖耐量减低、帕金森病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肥胖、肿瘤恶病质、多发性硬化等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组织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高原训练可诱导骨骼肌蛋白的大量降解,肌纤维变细,肌肉力量的下降等应激性和适应性变化.因此,在高原训练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高原训练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原训练过程中进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提高高原训练效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神经肌肉系统将训练刺激转换为长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短跑运动训练可塑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本文拟对短跑训练诱发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和代谢适应性变化相关分子机制和最新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最新文献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短跑训练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及适应性代谢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并对代谢组学应用于短跑训练机体适应性变化及疲劳发生的有效监控和干预进行研究展望。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运动因子能够以旁分泌方式在调控肌肉卫星干细胞分化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重塑发挥关键作用;Ca2+离子通路及p53/PGC-1α、AMPK、p38MAPK等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是介导短跑训练通过表观遗传变化诱导运动表现提升和能量代谢稳态调控网络的重要靶点。根据专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间歇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连续循环训练的高强度功能性训练(HIFT),以均衡方式对神经肌肉及心血管多系统产生整体训练负荷刺激,能够更有效诱发BDNF表达和分泌,激活表观遗传学关键通路,在提高短跑训练生理适应性(氧利用率及能量代谢)及神经系统可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12周血流限制训练对体操专项女大学生下肢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并对比血流限制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效果的异同。方法:招募体操专项女大学生24名,随机分成加压组(BFRT组)和常规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均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等速肌力指标、最大力量指标、力量耐力指标,每次测试人员与仪器均相同。结果:12周实验干预后,BFRT组深蹲1RM实验前后增值为3.17,增长率为4.47%,干预效果比传统抗阻训练好;从横向比较深蹲60%1RM次数组间数据来看,实验后两组实验对象具有显著性差异(0.010.5)。结合变化率与t检验结果发现血流限制训练对屈肌的促进效果优于伸肌相对峰力矩。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提升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主要体现在最大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同时能提升体操运动员单关节等速膝伸展、屈曲的肌肉力量,对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效果尤为显著。低强度血流限制训练与传统高强度抗阻训练相比,其训练效果略显优势,尤其...  相似文献   

8.
一、力量素质的可训练因素 力量素质可训练因素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截面积、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纤维的类型。其原因概述如下:(1)科学的训练可使肌原纤维收缩蛋白含量显著增多,肌原纤维增粗,肌细胞内的肌糖原等能量物质得到大量储备,有关代谢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2)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中枢的同步兴奋能力和改善中枢机能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9.
儿童青少年“拉长-缩短周期”(stretch-shortening cycle,SSC)运动能力受到年龄增长过程中肌肉、肌腱结构以及神经肌肉适应性变化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归纳儿童青少年SSC运动发展的肌肉、肌腱结构特点和神经肌肉适应性机制,并概述年龄增长对SSC运动能力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儿童青少年向成年期转变过程中,肌肉体积、肌纤维长度和肌肉羽状角均有所增加。同时,肌腱的尺寸和力学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刚度。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到提升,表现为牵张反射活动增强、主动肌和拮抗肌共同收缩减少,以及预激活水平和募集高阶运动单位能力提升。以上变化对SSC运动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系统性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力量训练后,儿童青少年SSC运动能力可以得到改善,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训练是指在运动期间通过加压装置对肢体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将BFR训练加入力量、耐力和集体项目运动员的训练中,可提升骨骼肌功能、心肺机能和运动表现。本综述目的是验证BFR训练对不同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增强效应的证据,进一步探讨BFR训练的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概念阐释、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递减负荷训练(stepwise load reduction training,SLRT)进行系统综述。研究发现:1)SLRT是递减组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定的练习单元内,依次递减完成从较高负荷强度(>80%1RM)至较低负荷强度(<30%1RM)的练习,组间无间歇,每级负荷均做至力竭。2)SLRT可以有效增加肌肉质量、肌肉耐力和肌肉横截面积,提高最大摄氧量、最大氧亏积累和最大无氧功率等能力。3)SLRT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外界持续性的强烈负荷刺激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该过程可能涉及激素的分泌、蛋白质合成与抑制调节、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强等过程。结论:SLRT作为一种同时兼具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功效,可以提高肌肉适能及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新型训练方法,未来在大众健身和竞技体育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争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梳理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分析、验证其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效果以及对其存在的争议进行剖析归因。结果与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成为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的可行替代方式,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负荷强度≤40%1RM的血流限制训练对肌肉适能具有正向效益,在特定条件下可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及横截面积;血流限制训练可通过增加机体VO2max、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循环、提高心脏代谢能力达到促进心肺耐力的目的;此外,血流限制训练结合小负荷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身体成分、显著降低体脂肪量增加幅度。提示:加压压力取值与训练的安全性是紧密相连的,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加压压力取值是需要进一步监控和评估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方法、原理及作用,发现中度不稳定状态结合抗阻训练的效果最好,中度状态下较低负荷是激活和募集核心肌肉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稳定性、躯干核心力量和肌纤维的协调用力;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证据较少,需进一步研究确认。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将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明确不同程度的"非稳定状态"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系、非稳定性抗组训练改善本体感觉的生理机制以及验证非稳定性训练是否有助于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54名T2DM患者分为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n=18)、高强度有氧训练组(HI,n=18)和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BFR,n=18),HI组进行70%储备心率(HRR)间歇踏车训练;LI组和LI-BFR组强度为40%HRR,且LI-BFR组施加50%动脉闭塞压(AOP)的血流限制。频率为训练5min休息1min为1组,每次6组。每周进行3次,持续12周。对比各组训练前后血糖、血脂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周干预后,各组的FPG、TC、TG、FFA,HI组和LI-BFR组FINS,LI-BFR组Hb A1c和HI组TNF-α均显著降低(所有p<0.05),且LI-BFR组QUICKI,LI-BFR组和HI组HDL-C,IL-6均显著上升(p<0.05)。但FPG、Hb A1c、HOMA-IR和FFA变化表现出LI-BFR组取得更佳效果(p<0.05)。结论 3种训练方式均能够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产生一定影响,但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降低FPG、Hb A1c、HOM...  相似文献   

18.
力量练习对老年人神经肌肉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人神经肌肉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老龄性萎缩,肌肉力量下降和运动单位减少。老年人内分泌的改变也不利于肌肉代谢,其主要特征有血清睾酮总量、血清游离睾酮和血清生长素下降,而血清皮质醇上升。这些衰老征象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加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变肌纤维百分比,也能引起内分泌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游泳训练,使游泳成绩大幅度地提高,除了进行科学的训练等诸多因素外,有必要了解人体的肌肉的组成情况。一、三种肌纤维众所周知,在人体中,每一块肌肉里都掺杂着三种不同的肌纤维。我们把这三种肌纤维分别命名为:FG(白肌纤维);SO(红肌纤...  相似文献   

20.
与以往传统抗阻训练不同,加压训练(occlusion training或KAATSU training)是一种与局部限制血流相结合的肌力训练方法,也称为血流限制性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本文通过查阅各大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为了解加压训练的应用价值,本文总结其在运动训练及医疗康复领域中的研究概况,为今后加压训练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