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春平 《人民教育》2020,(11):38-39
<正>从内容来看,民法典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法典命名的第一部法律,被形象地称为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这是中国法治建设中里程碑式的大事,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解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法典定位很高,决定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民法典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范,包含了未成年人行动的指引规范,设置了未  相似文献   

2.
浅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正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内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能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原则性规定,许多制度需要具体细化。我国亟须加快制定《未成年入网络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李玉玲在参加“播撒绿色的希望拥抱网络的春天——净化青少年社会文化环境社区行”活动时表示,为了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她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制定《未成年入网络保护法》的提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2丰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车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日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此次修改法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法律执法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家长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校园安全问题;流浪、乞讨、失去监护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救助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等等。此外,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十多年,各地各部门积累了不…  相似文献   

7.
柯常达  陈淑琼 《新教师》2020,(3):12-12,22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的修订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其背后凸显的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毋庸置疑,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法律明晰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更多的是起到兜底作用。因此,除却法律的政策设计和制度要求外,未成年人保护实际上也亟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2012的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从国家法律的层面初步搭建起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框架。但作为刑事案件源头性监督手段的立案监督,在现阶段还没有在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中得到相应体现。本文拟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及立案监督的功能性出发,点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立案监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其完善发展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主体,国家法律历来非常重视,除了赋予他们享有成年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外,又分别从学校、社会、家庭、司法等诸多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做了特殊的保护性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中,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主体,国家法律历来非常重视,除了赋予他们享有成年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外,又分别从学校、社会、家庭、司法等诸多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做了特殊的保护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是我国法律对《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本土化表达。《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在文本上未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是其总纲中的第5条实质性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核心内容,由此限定了父母家庭教育权的行使。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的内容中,父母行使家庭教育权的方式是以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形式呈现的,充分说明了父母的家庭教育权与家庭教育责任互为一体。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父母应当在依法行使家庭教育权的过程中,熟悉家庭教育责任并承担家庭教育责任不履行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为契机,立足未成年人犯罪推行轻型化政策为现实基础,通过分析其法理基础及实现手段,提出社会工作是未成年人罪犯社区矫正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颖 《家长》2007,(Z2)
从1991年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6个年头。在2007年6月1日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前夕,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天津市区对500余名未成年人的父母就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有87.2%的人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12.8%的人不知道;在表示"知道"的人中,"了解全部内容"的人只有13%,"了解一部分内容"的人有47.2%,"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的人有21.7%,有18.1%的人无回答。从整体上看,相当多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对法律规定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更别说自觉、正确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了——这是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一大缺憾。法律是神圣的,但法律并不神秘。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解读这部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律,共同反思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将使我们感到法就在身边,也将使我们对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此,我国产生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奠定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分工,确定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本文拟对学校保护工作谈谈粗浅体会。一、学校保护的法律要求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的实现因民事行为能力之不足而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后果和法律意义的正确认识,可能实施不法行为而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对其监护人的民事责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国的监护制度立法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人保护仍存在着很大缺陷,有待我国民法典能将监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11月25日三审表决通过《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这部8章50条的地方性法规中,有一条是根据未成年人的意见创设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此次上海市立法机关在制订这部与未成年人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时,决定打破赁例首次邀请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很多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社会现实问题、不良现象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包括未成年人恶性事件,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社会事件屡有发生,未成年人遭到拐卖、性侵、家暴等新闻不断,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也成为了现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我国未成年人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确保未成年人得以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长大,有利于他们未来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保护法》自从1991年颁布到现在,已经跨过了16个年头。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这部法律的修订案,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在修订后的这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之相联系,"家庭保护"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内容,赋予家庭新的责任,对于广大未成年人的父母来说,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需要认识和面对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未成年人实行保护问题,国家专门制定了法律。新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课中也有所涉及,但寥寥数百字,既不能对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也不能对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为弥补教材不足和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笔者写了此文。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各种保护,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都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但是,父母、老师、警察不可能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坏人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未成年人自身学会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