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用随机试验方法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人均GDP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得出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人均GDP的影响不显著,但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人均GDP的影响显著的结论。提出一种“等级差异评定法”,用其进行协调性分析,得出和显著性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并找出了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各省份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及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起到决定作用,而职业教育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是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上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在专业结构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衔接,在办学质量和层次上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宏观层面构建区域产业与高职教育专业“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在微观层面构建校企“互动对接”的激励机制,促使专业比例、数量规模、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以及技能等级高级化和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生态经济学中的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其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稍微超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必经统筹规划,保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度规模,整合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5.
要素互动是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定位引领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赖于知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助推城市化及产业化进程,区域经济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困境,发挥经济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能有效强化“港澳广深”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功能辐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倒逼产教融合发展,形成多元人才制度优势叠加的虹吸效应,激发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助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分析对象,采用我国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省际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规模和办学项目规模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考虑门槛模型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单调、非线性的关系。根据实证发现,本文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对外开放,我国应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调整区域中外合作办学资源配置结构,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并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和农村地区进行经济扶持和人才调配。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扩招和经济增速放缓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新互动.对我国2000-2019年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后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显著相关,专科生的在校生数和研究生的招生数对教育人力资本的效应较强,研究生招生数对经济的贡献力度最大.尽管当前我国已经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高等教育整体上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层次结构重心偏低、高层次人才不足、中层次人才饱和等现象.基于此,我国要继续坚持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核心,明确层次结构总目标,强化层次结构需求预测,优化高层次结构队伍规模,以促进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的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8.
参透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形成研究生教育新发展格局。通过测算2001—2020年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效应的β收敛模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其收敛性。考察期内,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伴随着研究生扩招的规模效应丧失,耦合协调水平增幅较慢,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阶段性。受地方性特征的影响,其空间差异持续扩大;然而,四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意味着其空间差异将收敛至稳态。“十四五”期间,应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充分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石丽  陈万明 《教育科学》2015,31(3):43-49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聚集是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关键。人才聚集衍生出知识溢出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着西部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基础与布局的阻滞、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掣肘和地理空间的边缘性、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非完善性的梗阻,导致西部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劣势的双重困境。为破解西部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的困局,西部地区应更新人才聚集理念、完善人才治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及建立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20012016年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甘肃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存在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旅游产业对于区域经济驱动效应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探索甘肃旅游扶贫的对策措施,为甘肃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使旅游产业成为助推甘肃经济发展和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之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方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展趋势向好,主要经历了7个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中度失调逐渐发展为良好协调;各省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整体协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可以加速城乡间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之间的空间间隔,通过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信息计算落后、人才缺乏、网络配送等体系仍待完善,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数字鸿沟”阻碍城乡区域融合发展。通过分析郑州市近几年数字经济与城乡区域融合的发展现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得出从2012-2020年,郑州数字经济指数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指数耦合度接近1的水平,耦合协调等级由最初的濒临失调快速发展为优质协调,郑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郑州市数字经济指数增长1个百分比,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将增长0.764个百分比,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建议构建郑州市数字经济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城市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采取策略差异化。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核心是循环,经济的循环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数字物流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经济是数字物流发展的基石。论文分析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融合新发展理念,从物流能力、从业人员、发展环境、数字规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六个维度入手,构建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根据城市协调发展程度分类型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其所在区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文章在深入探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对策,即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互动的长效机制;重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评估体系;创建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多角度、全方位共振空间;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引导、服务和协调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促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否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是抉择振兴重点及对策的根本依据。立足共同富裕视野,基于我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在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具有显著的“收入追赶”效应,这主要源于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追赶”,而绝对规模上的趋近较为次要;质量“追赶”产生的“收入追赶”效应主要由研究生教育规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生均固定资产规模、校均科研固定资产规模等要素贡献;生均教师规模差距、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差距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具有显著负效应,从侧面反映出直接在高校数量及规模上“削强补弱”的振兴手段与共同富裕的逻辑相悖。中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于质量与结构方面,在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需警惕“收入追赶”效应驱动的办学规模扩张。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站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跳出就教育论教育、就差距补差距的局限;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主体互动和要素耦合的逻辑关系.基于2010—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中等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2010—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地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态势;2010—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为平稳上升期;2016—2018年为快速上升期;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由最初低层次的拮抗磨合状态逐渐转变为高层次的协调互动状态,但地区和省域间的耦合协调差异仍然显著.政府应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适用性,缩小地区和省域差异,实现高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耦合协调度分析法是生态经济学中经典的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15年来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较高的耦合协调状态,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人才和产业匹配程度影响人才效用的发挥.文章引入结构偏差系数和偏离度,利用我国制造业四位编码行业数据对人才和产业匹配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人才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并且行业差异明显,中级职称和高级工的人才结构偏离度对行业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前我国应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打破束缚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培育与产业适配的人才结构,发挥人才效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