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新课改和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课程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活动、试题的数量和类型逐渐增多,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不断开发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课程资源,推动文化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整合,从而更好地继承运用、传播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学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要求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如何在高考试题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要求出发,结合历年高考试卷中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试题,探寻如何在高考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为地理试题命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当前传统文化盛行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碰撞.初中地理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地理教学中符合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考数学试题体现育人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等情境,巧妙渗透育人功能;五育并举,加强体美劳教育,试题中渗透了体育观念、传递了劳动光荣、呈现了数学之美;灵活交叉语文、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体现多元学科育人;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育人于无声无形之中。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对传统文化中四合院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指导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而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高考,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架起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着学科思想方法。以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为例。  相似文献   

7.
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能力要求出发,结合近年来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物学高考试题,探讨如何在试题命制中实现两者的融合,以期为试题命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国家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和编写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在一些重要的考试试题中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元素在试题中显现,让我们的语文试题更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命题专家命制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文化的试题,从这些试题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对传统文化考点的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在学习方法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一份得到大家认可的试题,不仅承担着测试评价的功能,实现了难度、区分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地理能力的试题呈现频次高,本文以近五年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从题型、试题情境、考查的核心素养目标等角度入手,分析试题特点,归纳试题共性,并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试题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及教学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不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所呈现的一些理念如友善、公平、正义等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致的,是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高考试题中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2019年全国卷Ⅲ和2018年全国卷Ⅱ第24题这两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有利于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纳、借鉴,有利于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语文要求学习古诗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传承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共20本教材(2019年版)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地理联系密切;传统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问题导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核心栏目;同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侧重“因材而异”,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蕴含自身的价值内涵与精神理念。最后,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总结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融合的路径,可潜移默化地实现“培根铸魂”。  相似文献   

13.
2017年高考语文科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试题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目标;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彰显文化自信;积极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积极成果,有力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学科建设,体现"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考试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对于扩展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弘扬和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因地制宜、诵读经典、山河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节日文化中进行内容创新,在信息技术中传递传统文化,课后服务中滋养传统文化,校园环境中展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中贴近传统文化,家社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工作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必然之势。中国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继续发展,其国家综合国力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了切实保证和突出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考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内容”的要求,使之成为传统文化复归的有效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总体质量优秀,许多试题具有鲜明特色,凸现学科价值、利于锤炼地理思维、构图设问精巧、素材运用创新、具备传统文化特点等;许多试题关注国计民生、热点时事、生态环境等,可有效引领中学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黄伟  赵国付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16-18,36
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前提下,中共十九大报告表达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在隐性方面,十九大报告没有将封建社会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表述,而是将二者分置在革命史和当前思想文化的范畴中,避免产生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不良印象;在显性方面,十九大报告解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赋予其崇高的政治文化地位,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突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意义,使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的两种新用法。这些内容标志着国家主流文化搭建了理解传统文化的新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对百年来中学地理教科书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剖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总体特征及内容选择的变迁情况,揭示了影响其变化的社会、经济及学科教育理念等因素。希望能够以史为鉴,为后续更好地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科书“进什么”的问题提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