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提炼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相关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剖析各因素对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有效开展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直接条件、课程服务4个主范畴是关键影响因素。其中,社会环境、直接条件以及家长需求直接影响体育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对教师与学生需求的深层因素具有推动和保障作用。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及服务方法等因素的改进及优化对服务有效开展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营造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氛围,拓宽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外部支持,优化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以人为本”丰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质量,健全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管机制,是促进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对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中孕育“强体、立德、增智、育美、尚劳”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学校分层体育位置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的资本保障供给不足,“唯分数论”传统惯习固化,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纾解路径:以提升学校体育场域位置为关键,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资本供给为保障,提高中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以破除“唯分数论”传统惯习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双减”政策与中学体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正呈现新的发展取向。作为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教育服务项目,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正在朝着高质、高效、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本文在高师体育院校与中学协作育人的基础上,对中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探索中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基本框架及路径。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克服课后体育服务内容随意化,补充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长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机会。基本框架: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多元互联的课程实施,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建设路径:制定课程制度加以规范,统筹人财物资源作以支撑,构建服务共同体作为保障,综合提升教师课后体育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的创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创新、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政府发展是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途径包含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价值导向、产品结构、运行机制、供给方式和绩效评估五方面.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应从主导理念、产品结构、运行机制、供给方式和供给评估等途径进行,即实现由管制向服务的理念、单一向多元的产品结构、垄断向竞争的运行机制和重视绩效向投入等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7.
栾振昌 《精武》2012,(7):3-3,6
通过对黑龙江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及体育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积极开展城乡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待遇公平化;建立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体育教育资源协同配置运行机制及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对策,旨在解决黑龙江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差异,推动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工作绩效模型进行了构建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工作绩效指标由准时服务、知识增加、体质提高、心情愉悦、规范指导、服务多样化、重购意愿、推荐意向、应答迅速、完成任务组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的健身俱乐部教练工作绩效模型分为“任务绩效”、“效果绩效”、“服务绩效”3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体育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工作绩效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9.
刘如  欧亚  方倩倩 《湖北体育科技》2022,(11):1019-1025
“双减”政策是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青少年学业负担沉重、课内外体育参与匮乏的背景下提出的。体育中高考旨在积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倒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提升学校体育社会地位、突出体育综合育人价值。然而“双减”政策下的体育中高考,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应试考试科目数量增多、升学考试负担增加,课外体育培训外需提升、校外培训负担增加;从家庭层面上看,家庭校外培训支出提高、养育成本负担增加,家庭体育教育时间延长、家庭教育负担增加。结论:应因地制宜设置考试内容、创新学生考试评价方式,加强课外体育培训监管、构建体育培训监管体系,政府购买体育课后服务、打造社区体育服务平台,培育家庭体育教育理念、扩大亲子体育市场供给等举措,使减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推进学校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是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梳理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双减”政策为学校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论:由于国家家庭教育政策的持续推进,重塑家庭体育教育权利的现实需要,以及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家庭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学校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学校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也面临学校指导服务家庭体育教育的能力亟待提升、指导服务形式亟待完善、指导服务效果亟待提高的三重挑战。提出发展路径:培养体育教师家庭体育教育指导能力,激活体育教师指导工作活力;创新完善学校家庭体育教育指导服务形式,盘活家庭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体育教育一致性,科学发挥“双主体”育人潜能。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推行后,课后延时服务成为中小学校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面临诸多困境,如师资缺口有待填补、考评体系尚未完善、教育趋势不公加重、收费标准不尽合理等。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从历史发展进程对美国ASPs计划进行归纳与分析,借鉴思路包括通过开展延时服务岗前培训,引进多元主体参与缩小师生配比;发挥考评制度理论功能,创新教学评价模式;营造体育延时服务公平教育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破体育延时服务单一资金壁垒,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构建。旨在为长期实施“双减”政策、提升体育延时服务质量及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后体育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工作,是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探究课后体育服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治理问题,在对课后体育服务中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辨析并厘清各主体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深入剖析。基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责结构和互动关系设计出课后体育服务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框架,提出意识协同、制度协同、资源协同、信息协同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为课后体育服务的高效施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现代“小政府、大社会”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体育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宁夏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宁夏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制度供给不足、购买模式单一、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宁夏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顶层制度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力量;重视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朝凤 《当代体育科技》2024,(3):162-165+170
该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利用SWOT模型,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开展气排球运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优势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保持愉悦心态;教学难度适中,安全系数较高;技术动作简化,规则宽松灵活;弘扬女排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劣势为:认知观念偏差,普及程度较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匮乏;场地设施不完善,抑制参与积极性。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构筑法治保障;体质发展需求,推动课余发展。威胁为:竞争优势较小,重视程度较低;经费投入不足,绩效保障欠缺。实现路径为:创新教学内容,促进体质发展;把握外部机遇,提高竞争优势;多元协同共育,健全绩效保障;重视政策支持,完善场地设施;健全教师队伍,加强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推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共生理论研究视角分析体育课后服务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及共生界面,致力于实现体育课后服务的规范化、高效化、系统化发展。研究发现:共生单元理念偏离,主体能动发展不足;共生模式联动低效,部门协作互动不足;共生环境支撑不足,制度保障建立不全;共生界面传导受阻,资源要素流动不畅。提出应强化共生单元理念,建立体育课后服务理念融合共生机制;构建高效共生模式,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利益联动共生机制;营造正向共生环境,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多元保障共生机制;打造一体化共生界面,建立体育课后服务资源整合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协同治理理论的出现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是推进体育治理精细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发展趋势。采取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功能及现实不足,发现当下存在承接能力有限、管办工作行政化严重、第三方评估不健全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深化体育领域制度改革,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培育协同治理主体,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深化政社分开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丰富第三方评估体系,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供给体系、行政思想、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财政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保证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地位平等这一前提;完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秉承"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思想;构建科学的体育基本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均等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灌篮》2021,(3):154-154
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立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体教融合的内涵和理念进行剖析,对成都市天府新区少儿趣味田径课后延时服务开班情况以及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小学开展面临着学校对少儿趣味田径进校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宣传培训力度不足;运动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缺乏少儿趣味田径知识。研究认为:应因地制宜,自制少儿趣味田径器材;中小学运动会中要融入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要构建教学、训练、比赛一体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动对接社会、市场;打造传统特色学校;健全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禀承独特的文化资源,湖北教育事业也呈现出独有的魅力。一个拥有约1.8万所中小学,近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大省,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它成为向一个教育强省目标迈进的必由之路。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既是湖北省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新去认识开发和利用湖北体育文化和教育资源,这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进步与发展是很有创造价值的。一、对湖北省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教育部制定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  相似文献   

20.
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否得到居民满意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体育改革中,公共体育服务表达机制缺失,笔者借助满意度理论,根据上海市现状设计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并借助专家访谈调整问卷,构建相对合理的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一方面推进建设多层次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持续的绩效改进,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研究得出:上海市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处在“一般满意”的水平,对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硬件设施满意度较低;对健身步道的维护满意度较低;61岁及以上人群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女性满意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