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公地悲剧"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地悲剧"是由于产权范围的不明确或空缺使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现象。"反公地悲剧"是和"公地悲剧"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于产权分离特性所引起的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浪费。笔者运用"反公地悲剧"理论对高校的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反公地悲剧"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国高校的实际出发,提出实现高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对策,以减少发生在高校这块"公地"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反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而目前解决“反公地悲剧”最佳途径是由政府出面,整合产权,优化资源配置。当前,要解决中国公立高校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反公地悲剧”现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构建一个以教育产权的重新界定、整合、使用以及交易为内容,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公立高校产权管理体制,从根本上避免公立高校中的“反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原有高校产权管理体制下,高校科技成果呈现出资源排他性强而使用率低的"反公地悲剧"形态。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就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做出了系列改革。在此基础上,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拓展进行所有权改革且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并在区域内实现政策扩散。职务发明权属改革的"产权共有"为推进创新改革提供了样本,也为解决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反公地悲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探讨职务发明权属改革对高校科技成果"反公地悲剧"的破解机制,阐明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引发的高校科技成果产权变化形态,分析今后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可能的实现路径,以期丰富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亚楠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2):68-72,122,123
由于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教育经费筹资渠道狭窄,利用率不同,我国高校始终处于经费短缺状况。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财务风险,还因为作为买方市场的银行竞争激烈化,政府对高校举债法律主体属性的认识不明确,从而造成了"公地悲剧"现象。政府应明晰债务责任主体,银行要完善发放学校贷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缺陷,高校要科学决策,适度举债,谨防财务风险,避免"公共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5.
现今,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改革进程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问题。正是由于高校体育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让大众争取占取体育资源,诱发"公地悲剧"。论文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探讨高校产权"公地悲剧"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公地悲剧"现象是由遗产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的。由于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奥普尔斯认为政府的强权干预与管理是唯一方案。九寨沟作为政府强权干预治理遗产旅游地的典型案例,其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政府强权干预模式在实现遗产资源的保护目标、保障当地社区居民利益以及避免遗产地"公地悲剧"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公地悲剧”看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公共资源产权不分等原因,公地悲剧不断地发生着,本文在分析公地悲剧的成因及公共资源属性的基础上,说明了政府在防止公地悲剧发生中应起的作用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日本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财政资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其对私立高校的财政资助主要有政府补助金、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学生的资助等途径。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应建立政府对民办高校直接与间接方式相结合的财政资助体系,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地悲剧”预警下的中国白酒产业现状及宜宾酒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白酒从消费者和产业市场分析,具有公地属性。当前由于白酒市场需求持续稳定,白酒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改扩能,且被外路资本纷纷瞄准并进入,产业过度初步呈现,"公地悲剧"效益苗头有所显现。宜宾作为中国白酒之都,应警醒"公地悲剧"效应的波及,坚持走集约型和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文化和人才为支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共赢未来。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2014,(9):4-4
【德州新闻网】2014年度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日前开始申报,入选企业将获得部分转化技术项目资助经费。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使得高校大学生中也存在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贫"现象。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中"双贫"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经济资助至关重要,但是精神与心理"扶贫"才是"立身之本",并随后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高校资助宣传在工作机制、宣传方式和受助群体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系统阐明高校资助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举措,以适应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对学生个人发展、学校公信建设和国家稳定工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私立教育财政资助诉讼,诉讼的焦点是政教分离问题,诉讼的宪法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立教条款,法院审查的标准由莱蒙托准则演变为政府中立性标准,并最终导致了教育券项目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资助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的资助方式存在着资助对象、资助程序、经费使用等方面不精准的问题,亟待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科学有效地实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管理的学生资助工作方式,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帮困资助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性差别待遇,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遭遇不公的适当补救,以及为了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正向歧视而采取的特殊优惠待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高校帮困资助实质是消除不同学生群体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受教育权的差异,是对既有不公的矫正,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高校帮困资助不构成“歧视”,但也需摆脱“歧视”之嫌。  相似文献   

17.
"发展型"资助已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差异化、个性化的以人为本原则,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多元资助原则,权利义务对等的双向付出原则,同时注重过程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也在逐步趋于完善。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学习借鉴美国高校的相关做法,尝试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无偿赠予"向"有偿资助"的转变之策。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两大参与主体——乡村官僚和农民出发,以经济学上的“经济人”假设以及“公地悲剧”为角度,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寻求克服困难的欲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助育人的精准转向能够有效解决资助主体(学校)在供给侧和受助主体(学生)在需求侧,单方和双方之间资助资源的效益性问题,对维护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