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刻剖析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变化,旨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其内涵与价值,贯彻和落实其理念与精神,深入推动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梳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年的发展脉络,提出我国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提升期3个阶段,其继承与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课程性质,坚持“身体练习”,不断强化课程以体育人的本质;(2)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学练赛”一体化发展;(3)课程目标,坚持“课程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目标体系;(4)课程内容,坚持目标引领内容,推进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5)教学建议,坚持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灵活多样,直面问题提高成效;(6)学习评价,坚持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基于学业质量健全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未来展望: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立足“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优化“全面育人”的内容结构;实施“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融体育与艺术,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多元价值和作用。新时代教学改革推动下,针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体艺课程体育+艺术+教育+文化多元融合的属性特征,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出体育艺术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并对其概念、内涵、改革路径、评价体系构建进行实践研究,力图通过“实战”教学改革发挥高校体艺课程学科交叉融合的最大化课程价值,在“实战化”教与学的路径中塑造高校师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张军 《体育教学》2022,(11):35-37
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基于问题导向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展开相关分析,从体育教学情境化面临的困境、策略建议以及教学实践中设计与实施的思路等方面探索情境化体育教学的路径,并总结出“体验—问题预设—学习探究—反思”的基于问题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思路,以期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培育,为一线体育教师情境化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所特有的以体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我国体育课程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对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我国“体育育人”实践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融入核心素养,创设情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融入核心素养,通过“学、练、赛”,让学生“五育”并举发展;融入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体育过程评价,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回应,也是在课程建设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探索。认为,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主体间性是“五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基于射艺课程的实践探索,提出实现“五育融合”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统筹规划和实施策略,确保“五育融合”体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推进;重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作用,设计动态开放的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掌控力”和“融通力”;推动校内外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多主体搭建体育与诸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已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体育课程改革的缘由包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国际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主流趋势,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改革新精神指明了人才培养新取向,传统体育课程面临的育人困境需予以化解。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体育课程改革需求机理包括:建构体育课程育人专业话语的需求,破解体育学科课程被等级化的需求,促进体育与其他课程实现跨学科整合的需求,提供更具教育性体育课程评价的需求,推动体育课程领域专业对话的需求。未来应以核心素养为纲形成上下贯通的课程目标体系,以目标为先导遴选结构化与统整性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支点推进体育课程实施,以学业质量为标尺评价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双师型足球师资需求的变革,探讨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选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梳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选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足球专选课程改革的路径。研究表明足球专选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定位脱离中小学足球师资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忽视“教的能力”“训练指导”和“裁判执法”等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实施偏重传统教学方法,忽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注重“理论记忆性考核”和“技战术技能考核”,轻视“教”“训练指导”和“裁判执法”等实践能力考核;课程思政功能弱化,忽视足球教育信念与伦理道德培养。针对足球专选课程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课程目标凸显师范性,破解培养导向与双师型足球师资核心素养需求的难题;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完善双师型足球师资培养体系;课程实施优化、搭建足球专选课程教学训练网络平台;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优化、构建并实施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课堂思政“教”与“育”并行、强化足球专选课程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胡岩 《体育教学》2023,(4):22-24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体育课程育人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具备教学理念生本化、教学策略系统化、教学目标根本化的特点,重点围绕兴趣为主的选项走班教学、一体化“学、练、赛”体系、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其基本过程是“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包括: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重点集中在多元层次、多重融合与多措并举上。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现在国家、地方和学校3个层面。实施之所以提出多重融合,主要聚焦在实施场所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实施组织要做到规定、选项结合;实施形式要做到学、练、赛综合;实施主体要做到管、教、督配合等。实施一体化还需要强化各级培训、辐射引领和平台建设等多种措施的集成效应。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各大高校作为贯彻落实总体战略、实践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要在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实际的基础之上,深刻理解体教融合内涵与目标,不断探索体教融合“一体化”的实践路向,解决体教融合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普通高校在体教融合“一体化”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要从体教融点出发理顺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资源建设与项目多元化建设,将体育强国战略贯穿体教融合举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转型是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方向。自浙江省教研室提出课堂教学转型后,衢州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双优”行动,即“优化大单元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转型”。本文以课堂教学转型标准为导向,从“教学组织小组化”入手,通过实践研究、数据分析得出常态体育课中“教学组织小组化”的优势,验证中小学体育课堂小组化教学组织的实践价值,提高常态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世良 《体育师友》2022,(5):19-21+25
运用文献资法、专家访谈法对新课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深度贯彻进行分析。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通过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学目标导向;衔接职业素养发展,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落实以体育人,健全学生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分析职业导向下深化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导向结合的课程构建路径:优化中职体育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模块化;优化教学设计,在运动参与中培育个人品行;情景教学中深度贯彻体育精神,凸显职业素养;融合职业素养要求,合力推动健康行为。学科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成果导向教育重视学生学习成果,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其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任务、职业范围设计。基于此理念,通过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角色的分析,明确体育硕士未来学习成果,并在“核心能力”视域下重构体育项士课程模块,井构建实践导向“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和探索体育教学创新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现状,探析跨学科主题学习背景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可行性,并基于具体案例从研究主体、融合主题、萃取内容、教学实施、学业反馈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雯  胡建平 《新体育》2023,(18):55-57
“新课标”确立了中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新时代学校体育的育人目标出发,分析中小学阶段网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中小学阶段网球课堂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网球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提升网球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网球课堂设施,设置废旧网球变废为宝环保课程。为中小学阶段的网球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球学习氛围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不断探索打造优质体育课的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文件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影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研究发现:体育课的边缘化发展、体育课程定位偏差、体育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偏离新时代要求等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从对自我认知的转变、课程认知的转变两个维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为优质体育课的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探究与建构。研究认为,体育课程评价原理与原则主要基于OBE理论的结果导向与持续改进,课程思政的融合育人与过程关注。并提出构建路径:体育课程多元评价内容与指标,体育课程逐级梯次考核方式与数据标准评量方法,体育课程多维评价主体,综合评价与师生总评,体育课程融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