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利专业师资队伍"学术化"倾向严重、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高素质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别从教师自身情况、实践平台及工程化配套制度等方面剖析了水利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主客观原因。结合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水电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分类评级、工程化训练平台分类建设以及完善工程化配套制度等工程化对策,可供今后工科专业的专业教师工程化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工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介绍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企业实践中的培养模式及经验。主要包括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体制、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规范和研究生在企业实践结果的具体考核办法等。通过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企业实践的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土木、交通、水利等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基于"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现状,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从强化师资与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实习体验;注重能力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引入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紧紧围绕"工程认知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提出了基于工程认知能力培养的土木水利类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核心是强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认知、分析能力,对土木水利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土木水利类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后续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就业困难。高校联合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可以整合企业社会教育资源,大力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在产学研合作培养过程中通过深入与合作企业的科研合作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模式,为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的较高水平学科竞赛。分析土木工程学科传统的实践环节和教学环节后,提出通过结合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现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将建筑模型运用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土木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工程管理硕士的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工程管理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全面系统研究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剖析了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现阶段,工程管理硕士培养具有实践性、复合性特征,人才需求旺盛、行业发展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学生求学时间有限、实践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以及培养质量和招考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提出了工程管理硕士培养要求,强化专业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学位属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对策建议,以提升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015年国家增设全日制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水利类职教硕士培养工作的实践情况,分析了当前职教硕士培养中面临的招生、课程体系、指导模式及培养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形成更符合中职师资需求的生源结构、构建“高层次工程应用性、职教师范性、学术研究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提升导师队伍的教育学素养和专业化指导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职教硕士培养工作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政策及国外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经验,深化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过程和综合能力培养矩阵的关联性分析,将培养目标及过程划分为五级培养目标及七级能力体系。并提出将部分工科专业课程改编为综合课程设计形式的实践类课程,例如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造价等以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硕士的考核体系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能力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亲产业强实践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势在必行。厦门理工学院以福建省首个水务工程专业为载体,以科学改革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为核心抓手,以教学软件与硬件建设为两翼支撑,探索了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多措并举构建了水利、土木、环境以及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且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构建起一支100%为“双师型”亲产业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一批多学科交叉的校内教学与创新创业实验室体系及校外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明确定位与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影响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如何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于课程改革实践,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强化良好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工程实践素质的强化。通过夯实机械技术领域上课程体系的科学基础,确立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与素养结构,借助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以实现培育具有从事机械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几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而培养方式单一的现状,提出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明确培养目标、筛选合作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监管考评机制。通过实际案例,展现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与成效,为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对比分析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协同不足现状以及土木领域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从编制《企业技术难题汇编》、构建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共赢机制,落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为培养21世纪未来工程领军人才树立了典范.从理念与实践方面介绍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分析工程领导力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并通过课程、项目或活动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目的的专业硕士培养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文结合食品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实践平台、考核体系等方面对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完善食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学科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的同质化问题,文章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和指导过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差异化、局部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学术硕士的创新科研实践能力和专业硕士的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面向光电及海洋资源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实验教学体系,并初步开设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潘磊庆  张伟  屠康 《科教导刊》2020,(3):66-68,180
本文对食品工程专业背景,研究生培养方案,社会认可度等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当前情况下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实际出发,围绕高校供给侧教育改革方针,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团队实力,提高硕士实践能力,学习发达国家高水平培养模式,基于供给侧理念,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综合素质,使其符合市场、企业、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