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新闻侵权诉讼中的几个抗辩事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调查性报道在我国逐渐为新闻界所接受和认可,并因其对内幕的揭露而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揭露真相远比掩盖真相要艰难,因为调查性报道而被告上法庭的记者和媒体也越来越多。不少记者由于缺乏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诉讼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卢跃刚因为发表长篇调查性报道《蹊跷的特大毁容案》。引起长达4年的诉讼。2000年,陕西省成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卢跃刚败诉。卢跃刚在  相似文献   

2.
黄森榕  杨伟 《新闻前哨》2005,(11):71-72
新闻侵权通常指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侵权法上的抗辩,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使自己免责或减责的事实与理由。具体到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成立,新闻不构成侵权;抗辩事由不成立,则构成侵权。研究新闻侵权中的抗辩事由,实质上是为新闻是否侵权划定界线,因而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由于舆论监督逾越法律界限,引发诸多新闻侵权诉讼,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和监督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安全的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要巧妙地利用法律规则,避免在舆论报道中违法损害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公众人物、公开场所和当事人同意等几项。适用于公共利益抗辩事由的主要有公共安全事件、公共政治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公众消费事件,要注意把握公共利益的原则、公众人物的类型、公开场所的重要特征;征得当事人同意是新闻媒介暴露隐私取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应当具备自愿、明确、善意、合法、合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5.
孙良伟 《新闻世界》2003,(12):32-32,31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民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不再对新闻唯马首是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因侵权而被推上了被告席。因此,探讨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抗辩事由.对于合理解决因新闻侵权而产生的纠纷.有效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机构通过媒介对社会行为进行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一起构成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但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特定的,只有新闻机构才能进行,这里指的新闻机构既可以是电台、电视台,也可以是报纸、刊物,但不管哪种新闻机构都必须具有合法性,即经过国家新闻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具有许可证。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出现催生了舆论监督的新时代,就现状分析,微博舆论监督具有表达方式与手段的多样化。一是公众对公共利益委托对象的信息披露直接实现了舆论监督;二是公民利用微博策划公共事件进行舆论监督;三是公众通过转发与评论微博的方式参与舆论监督;四是名人充当"意见领袖"引导微博舆论监督;五是微博中的传言亦有舆论监督的功能;六是微博舆论监督成为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舆论监督。文章认为,随着微博的不断完善,微博舆论监督还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19):9-16
作为"第四权"的新闻媒体,是民众实现参政权、表达权、知情权和批评权等宪法权利的桥梁,新闻舆论监督行为法律规制的立场应当谨慎、谦抑,以更好地发挥其民主价值。职是之故,适法机关要以"新闻舆论监督自由优位,追究媒体责任仅仅是为了防止自由走向极端、背离法律赋权的本意"作为法律规制的指导理念。"客观真实"作为界分真实和虚假消息的法律标准,有违法律不强人所难精神,应使用内容整体真实标准,避免法律过于苛刻媒体人的审查义务以及媒体人随意报道新闻两个极端的弊端。新闻内容的消息与评论应当分开评价,对于建立在真实消息基础上的评论适用合理评论原则予以免责。坚持刑法干预末位原则,严格解释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和限制启动该罪的公诉程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入经济政治的转型期,关于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积极作用的讨论,也成为社会热点。其中,笔者认为,媒体报道的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概念内涵的关系,是在新闻理论争鸣和实践操作中易产生困惑的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27日,酝酿了20年的《监督法》正式通过并将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实行法律上的保障,同时也将对新闻舆论的监督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其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小莉的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同意的小莉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截至今年6月11日,在Google中,有关此篇报道的网页竟然高达8030项,至少50家网络媒体转载,其中45家挂有小莉的巨幅照片,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宫司,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14.
李阳熙 《新闻窗》2011,(5):40-40
避免新闻侵权已成为现代记者采写新闻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我们国家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主要有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著作权等等,在这些侵权行为中,侵犯名誉权的案例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阎志林 《新闻知识》2005,(11):63-64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只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舆论监督工作,新闻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和放松,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质量,是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以三秦都市报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践,探索提高舆论监督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06,(20):33-34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父亲(现已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小莉同意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官司,状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17.
抗辩事由即在民事侵权诉讼中被告免责或减轻责任的事实和理由。在新闻侵权诉讼中,真实抗辩原则、公正评论原则及特许权传播是最为主要的抗辩事由。这三项基于新闻本质特性的抗辩事由已成为国际共识。尽管在中国的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中,国际三大抗辩事由也有运用和体现,但还远未制度化,新闻媒体无法得到授权性法律的有效保护。司法对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规定及法律适用也缺乏清晰的标准,这需要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新闻侵权诉讼中的国际三大抗辩事由不仅给我们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参考,也给我们的媒体工作者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的冲突新闻监督与名誉权保护同为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内容,可是二者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新闻监督制度与名誉权保护制度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建立社会的民主和  相似文献   

19.
出版者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是其合法来源抗辩成立与否的核心标准。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司法审判实践中,囿于法院对合法来源抗辩制度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对“合法授权”的理解未结合出版者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导致出版者需承担的注意义务过重,出版者以出版、发行行为具有合法授权为由主张免除赔偿责任的抗辩难以获得支持。为了从源头上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保障出版者等作品传播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有必要适当减轻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仅要求其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事项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有限注意义务,因授权者过错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直接由出版合同的相对人承担,以此规范作品创作活动,整治出版授权秩序。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新闻舆论通过揭露和批评各种危害社会的不良现象,同违法犯罪、官僚主义、不正之风以及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做斗争,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成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