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体育课程开发与大学生运动倾向关系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苗秀丽  袁红 《冰雪运动》2006,(1):102-104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参加冬季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倾向,指出传统的冰上教学存在的自身弱点及教材课程中社会成分较弱和开放性不够等特征。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此,在分析大学生参加冬季体育运动倾向的基础上,阐述进一步开发冰雪课程资源及其必要性,以便提高冬季体育教学效果及其运动价值。  相似文献   

2.
秦巍峰 《体育科技》2010,31(2):134-137
从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认知调查,对其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课余体育活动风险较高,但部分学生存在体育活动风险意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的培养,建立稳定的生命安全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3.
揣利利 《灌篮》2021,(3):142-14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必备素养,而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我国高校中水平高低不一,提高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是为培养新一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探究其运动实践的维度,其要素即运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大学教师应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创设教学模式,凸显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3)专攻一门项目学“通”学“精”。研究表明,培养大学生运动能力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评价体系,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为目的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必要性1 1 丰富大学生体育运动知识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最强烈 ,好奇心也最强 ,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提高人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缺乏了解 ,甚至对开展很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都了解甚少。如在体育理论课中介绍我国女子垒球队在奥运会的比赛情况时 ,90 %的学生都不知道垒球的得失分规则 ,这就使学生看不懂比赛 ,更不用说去欣赏这项运动项目 ;学生也就不可能对这项运动感兴趣 ,也不会去学习这项运动的技能 ,更谈不上用这种技能进行体育锻炼了。体育欣赏课的开设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不但能将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去欣赏它 ,领略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1 2 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只有对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兴趣 ,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开动脑筋学习。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是建立在对该事物了解的基础上的 ,若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则就谈不上什么兴趣。因此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就要使其对体育运动彻底的了解 ,不但要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各运动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对其一生的体育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重视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就此,在对大学生运动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培养大学生运动行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兴趣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则是实施体育的基本手段。大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与其对运动是否感兴趣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兴趣实际上已成为参加运动的内在动力之一。只有根据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因势利导,才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胡光义 《体育风尚》2021,(5):225-226
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以适应物质文明时代对学生运动素养的需求。在教学中,应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体育运动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利于身心健康。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有限,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需要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的融入终身体育教学元素,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柏连龙 《冰雪运动》2008,30(2):77-80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终身运动理念为教学目的,为此,提出组建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运用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建形式、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采用俱乐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科学、有效的利用运动资源,拓展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纽带,为学生开辟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教学非常重要,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为未来人生的身体健康打基础,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古人有大量言论可说明意志品质的重要性,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伴随人一生的运动,小学体育更是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从小喜欢运动的学生,其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他们都会将体育运动融入到自我的日常生活中,而从小不爱运动的伙伴们,任何时候,都会将运动作为一项痛苦的事来对待。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体育教学中的“赛”,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寻找体育运动乐趣,是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内驱力,是落实《体育与健康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因本文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湖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低、体育运动动机缺乏、体育消费认识不足和体育消费项目少。建议:加强体育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培养、增加学生的每月可支配收入额度,提高体育消费能力、注重体育消费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许在华 《精武》2012,(21):72-72,74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技术以及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丰富在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和体育文化有重要作用。体育社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在校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搭建素质教育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体育社团特点,大学生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进行研究.对体育社团管理模式、运动项目、参与社团动因、指导老师经费和运动场地设施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体育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但目前广东省体育社团发展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价值.以此更好推进“阳光体有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杨峰 《体育世界》2008,(3):30-32
定向运动是一项具有群众性、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和军事意义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多变的组织形式,全面的健身功能,深受学生的喜欢,它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努力向上的拼搏运动精神,而且还充分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特质,将定向运动列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对于丰富高校社会体育的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在湖北地区选取5所高校,对600名大学生心理坚韧性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心理坚韧性状况较好;在性别和年龄上,大学生心理坚韧性差异不显著;在专业上,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坚韧性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坚韧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运动年限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坚韧性,即大学生运动年限越长,心理坚韧性越好。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坚韧性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要全方位注重心理坚韧性培养,培养劳动奋斗进取精神;二是多样化发展体育运动,发挥体育运动培养心理坚韧性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高中体育教学概述(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教会学生一些体育基础知识,如球类运动的基本规则、田径运动的技巧,并扩展学生的体育视野,引领学生进一步通过体育运动领会体育的魅力。高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由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7.
赵双云 《精武》2013,(18):79-80
高校体育课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白AL2007年4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做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尝试各种运动项目,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以使自己爱上体育运动。最终确立起终生锻炼的意识。所以,在高校中推广阳光体育文化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实际数据,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阳光体育运动,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成败与否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日本在1978年的体育学习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联结起来,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不仅要在锻炼体力、塑造人格及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各种运动的乐趣。俄罗斯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习惯、终生的体育兴趣和独立锻炼的能力、自我运动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正确理解安全健康和形成自主健康生活的态度。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则强调:学校体育计划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强调终身练习习惯的培养和保持,提供关于怎样获得和保持体育运动能力的教育。我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既要借鉴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又要结合国情,立足实际,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指导下,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体育活动强烈需要时,才能通过体育活动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而在体育运动时所产生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现在要求学校建设运动校园,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我国各高校都作出了回应,改进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本文着重研究湖北文理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问题,又可以给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学习的机会和增加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