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徐超妮 《文教资料》2009,(24):167-169
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情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科学地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渊源出发,揭示了高校隐性课程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5.
丛静 《贵州教育》2013,(6):39-43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课程形式、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表现方式。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我国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围绕隐性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论题主要涉及校园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影响。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其隐性课程与其他高校不同,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课程由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构成;具有熏陶感染、激励导向、益智健体和审美体验等功能;高校应从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文化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隐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构成课程的两个方面,重视开发设计隐性课程,有效开发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就如何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完善组织制度、发挥教育者人格作用、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成人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建院校能共享其他高校的显性课程资源,但是却无法复制其他高校的隐性课程和学校文化。因此,重视隐性课程开发是新建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校园精神、重构师生关系、加强制度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是新建高校开发隐性课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课程建设内容的审视,文章指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应把握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中的树立体育价值观和注重体育教学两个问题,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环境创设校园隐性课程,以促进宁夏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飞 《华章》2007,(4):21-21
隐性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目前艺术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还没有得到重视.高校艺术教育应当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把校园橱窗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补充和完善,让学生主动参予校园的环境规划、建设,从而促进隐性课程的良性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园丈化建设角度来探讨其作为课程中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的影响因素-隐性丈化,论述了隐性文化的特点,并对高校营造隐性文化氛围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2.
德育课程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它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影响特点特别适合德育.它对学生具有认知上的导向功能、情感上的陶冶功能、意志上的磨炼功能和行为上的规范功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能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帮助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是一种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的文化形态,隐性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关系,是多种文化价值抉择下的产物,隐性课程致力于将隐性于学校教育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工作,通过校园、教师以及家庭和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价值协调,将隐性知识的文化价值通过不同类型的隐性课程载体传递给学生。隐性课程的文化价值应以可实践性为内容的选择依据,选择包容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并以选择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己任。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课程是高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养多元文化素质人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独特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特征.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院校的典型代表,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此个案的探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隐性课程建设在民族高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中的意义、特征及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体育隐蔽课程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具有教育作用,与体育显性课程共同作用于校园体育教育。文章论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对策: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运作机制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规划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团队文化建设;强化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隐性课程的概念,分析了高校英语隐性课程设置的意义,进而阐述了如何在显性英语课程和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英语隐性课程,最后总结了高校英语教学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作用下,其目标不仅在于掌握英语语言文字,还在于熟悉英语国家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和能力,更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调整好个性与共性、传统文化观和市场经济文化观、显性课程文化和隐性课程文化等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要发挥对市场经济影响的导向纠偏功能 ,在校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审美文化、组织文化、情感文化等层面坚持正确导向。应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新构建校园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何斌 《高教论坛》2014,(3):11-13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中的隐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需要我们重视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与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性德育课程能有效地发挥对学生德性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它具有潜在性与间接性;广泛性与开放性;隐蔽性与渗透性;非预期性与二重性;体悟性与深刻性的特点。它对学生具有认知上的导向功能;情感上的陶冶功能;意志上的磨炼功能;行为上的规范功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能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帮助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隐性课程在育人功效发挥上具有非强制性、感知性、创造性、弥补性、持久性等特点,教育管理者应当从隐性课程的地位认识、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构建,以及整合显性与隐性两种课程方面入手,促进隐性课程育人功效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