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下“全过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都离不开实践教学。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真实性和前沿性,创建基于知识点融合的案例驱动式课内实训体系;为了使学生积累前沿热门技术的应用经验,创建了围绕“软件工程”思想、对接企业需求的实际应用软件开发项目课外实训体系;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软件开发的能力,创建了基于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体系。基于校企融合的软件技术专业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2.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校企共同为学生设计两个成长通道,即技术发展通道和管理发展通道。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采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教学伴随”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群设计课程框架体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校企共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包括内容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CEC-CDIO模式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获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入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了一种CEC—CDIO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以“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保障,通过集成化课程,为学生创造了一系列的学习体验。解决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问题;解决了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既各成系统又相互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以突出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体系、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项目教学、标准融入”特色.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更加重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需更加深入,由此本文从七个方面:目标决定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校企融合激发动力;校企融合的成果展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课程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为满足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土建类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中,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重塑课程体系,拓展教学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以“产业需求和人才产出”为导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的实践结果表明,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推动了教育创新,实现了校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广受国内外关注,国家也越来越需要与时俱进的环境专业高技能人才,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开展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研究迫在眉睫。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环境相关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与壹点环境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例,构建“细分领域认识—企业导师进课堂—‘双导师’指导实践”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技能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经实践证明,该体系加强了专兼职教师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了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该体系能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同时可为各校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使地方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动式”教学,以达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动式”教学是一种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发展起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锻炼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对接。在提倡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技能性的今天,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采用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以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上海地区电商企业的合作为例,践行校企“双主体主导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采取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课程规划及实践实训等方法,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管理过程相结合,使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衔接,以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为主线,将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的各阶段,强化学生技能,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主体在互信、协同、创新、共赢的“共同体发展”理念指导下,创新构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六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利益契合、长效健康”的合作机制、“标准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平台、九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全过程”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现代”的育人文化等理论与实践成果,解决了课程体系职业性和实践性不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不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不够、学生学业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徒)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实施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本文结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流程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活动,阐述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建立一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实践岗位嵌入进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嵌入和有效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工程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在确立专业核心知识点及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建立工程设计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完善工程设计主线课程体系、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三段式专业实习模式,并强化校企协同和科教融合,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从工程素质培养到工程计算和工程设计能力锻炼再到工程创新精神树立的飞跃,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企业深度专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为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与企业双方以资源整合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在科学建构“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整体融合”的新模式过程中,建立“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逐步形成了“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的教学新格局,这是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正在探索并实施的“校企融合办学”新模式。该校通过实施“六个共建”。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实现了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减轻了学校实习实训的成本负担。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观念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缩短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物流人才作为上海市的紧缺人才之一,企业需求旺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却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不对企业的“胃口”。那么怎样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呢?校企合作无疑是必然的理想选择。本文从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入手,提出问题,然后结合上海中职校物流课标中对物流专业的岗位群,梳理出物流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接下来,本文重点分析了专业建设指导、“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证书鉴定六种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后,本文就我国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课程模式、教学实施等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反思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自我实现”课程模式、打造“多重素质”教师队伍、构建“学生主体式”课堂教学,以及政府立法、行会搭桥,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等一系列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工程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然而,我国本科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及素质培养的问题。本课题在对国外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工程型人才培养现状,并在加拿大“以能力为基础”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下,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各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从而形成了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和组织实施框架。经实践证明该培养体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专业建设,改革和完善"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两轮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融合,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通过统计和分析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能力、专项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评价,比较校企循环教学的效果,对人才培养模式不足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欠佳的现实,主要源于教师素质不高、教材内容不够实用和教学方法落后等。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多途径提高物流专业英语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校企联手,共同开发实用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是提高物流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