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因其影响深广、内涵丰富而为大众乐见。民间故事中蕴藏着适切的价值引领、久远的历史知识、多元的民族情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凭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民间故事阅读,可以有效传承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对社会生活、道德理念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显隐结合的中国文化教育方法及中国语言文化阵地的坚守三个方面,梳理严复在《英文汉诂》等著述中的英语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价值。研究认为,严复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了中国语言文化因素、国家意识、思维方法,实现“显隐结合”闭环的主张,有助于将英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全新的视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自信;有助于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坚守中国语言文化阵地。严复的英语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内生型”外语教育思想的代表,对于在当下外语教育中融入国家意识和中华文化,构建中国外语教育界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系统。从价值系统着眼研究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根本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和扬弃,从而促进现代文化的重建。为此,本文拟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价值取向问题,阐述一些看法,具体论述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民间故事因独特的文体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次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民间故事"教学单元,体现了编者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民族之魂的心灵皈依。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道德资源和理论资源,内涵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具有一致性。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政治认同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学习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专业的感悟不同,对于中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中医药思维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而在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中处处都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印记。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药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传统文化贯穿于中药专业的课程中,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民间故事十分丰富,情节夸张奇幻,故事性较强。在教学中,因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特色,依本而教。民间故事除了文本价值,其核心力量是精神观念的认同和民族情怀的传承,所以,借助复述统整教学,要让学生在讲故事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凝聚民族气节。但如何更准确、更清晰、更生动地复述好故事也是值得研究的,笔者现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民间故事复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周益民的民间故事《九斤姑娘》教学课例,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颖、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对教学资料的选取基于对学生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对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宽,体现出大语文观。从他执教的《九斤姑娘》民间故事课例出发,探析作为文化资源的民间故事对学生审美思维的培养,从而思考作为课程资源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是河北衡水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其中“衡水湖”民间故事是具有吸引力和丰富潜力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衡水湖”民间故事的大量文本,对其进行界定、分类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地从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几个层面来探究“衡水湖”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揭示“衡水湖”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对提升“衡水湖”成为河北省标志性文化产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验教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度,蕴涵着人文精神、整体直觉思维、和谐意识等传统文化的意蕴。探讨体验教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与中国文化的适应性,从而开拓体验教学更为广阔的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强调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自我的把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伦理学上的解读,更有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重建道德信仰。生态文明思想用传统文化解读不外乎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的追求,而且通过人心向善加以实现,其教化的功能在于如何实现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后世作家创作和改编文学提供了大量经典素材。具备启蒙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在产生方式上有渊源联系,民间童话、文学童话与早期神话思维一脉相承。民间故事的儿童文学化改编具有先天优势,民间故事富于幻想、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的特点,迎合了儿童好奇的天性,适应儿童智力和思维发展的状况,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改编也是一种创意写作,儿童文学作家改编民间故事不仅要尽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延续民间故事自己的生命,更需要确立儿童读者意识,与儿童平等地沟通交流;做到审美与教育并重,体现儿童文学的爱、美、善;注意筛选与鉴别,为民间故事注入新型、健康、全面的价值观,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现代化改编。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具有民族性、情感性等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充实、丰富和拓展《文化生活》课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度、适切、适用、适体,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中的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将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转向另一种活动状态时产生的中间环节。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学艺术特点。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具有探讨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充分了解将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总结当前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时存在的问题,探索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它们共同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成为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落实文化育人,提振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品格,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和贯彻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负载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自我认同,因此,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